(1)打造相互嵌入的“共居”环境。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市级督促指导、县〈区〉属地管理、乡镇〈街道〉全面落实、村〈社区〉主动参与的四级民族工作责任体系,投入资金创新建好“谭妈妈民族团结服务站”,推出就医就学、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八项服务,切实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2)营造学在一起的“共学”氛围。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机制,充分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实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及时、全员、就近入学。鼓励学校多方位传承拓展民族传统艺术教育,采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依托“体育、艺术2+1”项目,打造民族文化特色课程,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学习领悟和亲身实践,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形成互惠发展的“共事”模式。与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签订《民族宗教工作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与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签订《涉民族矛盾纠纷跨区域联动处置协议》,与四川民族学院开展校地合作,联合召开成德眉资民族宗教工作同城化发展联席会议,强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互学互鉴、共治共进的良好格局。
(4)开展形式多样的“共乐”活动。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一室一校一厅一队”(民族文化活动室、石榴籽夜校、中华民族文化展厅、红石榴志愿服务队),累计举办农技培训班20余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少数民族传统节庆等活动60余场次,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