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资讯 > 正文

银海区东山村:同舟共济十九载 不断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 时间:2023-04-05 01:04:32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北海市银海区平阳镇东山村,是北海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1993年,广西大化县江南乡等14个乡镇的大石山地区壮、瑶两个少数民族的237户840人村民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集体异地安置到北海市,迄止全村共有1234人,总共面积632.8亩,现有壮族、瑶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一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东山村致力于构建各族群众共享共治共居共乐的环境,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融入东山村的政治、社会、经济、民生等各工作领城中,全方位、多形式、广覆盖在辖区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于2018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荣誉称号。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增活力,共筑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基石。东山村党支部加强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建立以党支部书记为民族工作队伍“一把手”,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党支部中心工作,制定民族团结工作计划,及时跟进创建活动实施情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现了由阶段性宣传教育向经常性日常化工作转变,全面巩固提升示范村创建成果。依托网格化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将民族团结工作明确到人,健全民族团结工作网络体系,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筑牢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石。并始终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同意识形态工作有机结合,东山村从共学入手,组织全体干部、党员群众深入学习,定期开展民族文件精神以及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学习。除了传统的集体学习外,组织广大村民通过“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平台学习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展民族语言传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相关政策法规讲座、主题知识竞赛等活动,增进各族村民间的互动互学,互相交流。

  二是创新共同体品牌,共画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结合民族氛围浓厚的优势,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品牌,建设“同心文化载体”宣教阵地,多形式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打造东山村“同心文化”惠民活动阵地,促进民族文化新交融。以“一场一长廊一舞台”即同心文化广场、同心文化宣传长廊、民族大舞台,成为东山村最重要的各族村民民族政策宣传、民族艺术展演活动阵地。加大“同心文化”微阵地建设,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民族阅览室,形成民族文化共学矩阵,为各族村民提供了交流交往交融的平台。

  三是挖掘传统特色文化,共享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东山村作为少数民族行政村,始终将民族活动作为撬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杠杆,充分挖掘、保护、展示和传承东山村壮瑶族的民俗文化,在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融入当地生活,与周边村庄汉族群众和谐相处,邀请各地各民族群众参与民俗文化体验活动,以壮族“三月三”瑶族“著祝节”、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庆日为契机,传承壮、瑶族的特色文化,让民族文化扎根在血脉中。同时充分发挥民族特长,组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队伍自发创作了《壮乡迎客歌》、《东山新唱》、《山歌唱党恩》等壮族歌曲,用壮瑶山歌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精神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艺风采,各族群众团聚在一起,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共谱民族团结华章,共享民族文化盛宴,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四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共绘民族团结新蓝图。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实现各族村民共同繁荣进步的基础。东山村地少人多,东山村成立之初,年人均收入不达3000元,成为了“十二五”规划期间的贫困村。东山村通过村党支部与其他产业党支部的联建,整合土地发展种养殖业,不断带领全村群众探索致富路。2021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结合村里建筑能人多的特点,精准谋划推进特色产业,成立了北海市首个由党组织牵头、村民自发组建的乡村建筑公司——广西壮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员近100人,均为东山村的壮、瑶少数民族群众。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村民”的模式,村民以施工设备、资金、技术等形式入股公司,与合作社联营,形成公司、村集体、村民共建共赢的格局,以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共绘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的美好蓝图。

  同心掬得满庭芳,团结花开别样红。2018年东山村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这是崇高的荣誉称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银海区平阳镇东山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指出的“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重要指示精神,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和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成果,把民族团结进步精神转化为推动东山村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613402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