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内参 > 正文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写在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之际

  • 时间:2023-04-05 03:18:56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2023年全国两会闭幕后不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再启新程。3月20日至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继续书写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10年前,同样是在春天,习近平主席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期间,在俄罗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中国方案。

  10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影响力、感召力愈发凸显,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凝聚广泛国际共识,注入强大信心、勇气和力量。

  照亮时代的真理之光——“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深刻把握时代潮流大势,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

  此时,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前进具备许多积极因素,也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时代之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的深邃思考,是对建设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

  2015年9月28日,纽约联合国总部。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发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态体系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

  2017年1月18日,日内瓦万国宫。习近平主席在“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既从历史和哲学高度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又从现实角度系统勾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新时代中国为世界呈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10年来,从提出“五位一体”总体路径到擘画“五个世界”总体布局;从在国家之间和地区层面构建命运共同体,到在全球领域打造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不断丰富发展,思想体系日臻完善。

  10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持续深入人心,先后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陆续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深远影响着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是对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的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习近平主席这样积极倡导,更这样坚定推动。

  2023年1月11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南郊,五星红旗和非盟会旗迎风飘展,中国援非盟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仪式在这里举行。

  习近平主席亲自关心、亲自推动的这个中非合作旗舰项目,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对于提升非洲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

  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以来,中国援非医疗队的足迹遍及广袤的非洲大地。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与非洲守望相助,团结抗疫,用实际行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真谛。

  面对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国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同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向34个国家派出38支医疗专家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目光远大、以全人类利益为诉求的重要理念,致力于推动社会共融、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共同受益。”巴西共产党前政治和国际关系书记若泽·雷纳尔多·卡瓦略说。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观”与“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在给马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中国角”师生的复信中,习近平主席这样阐释。

  世界不会忘记,2022年2月,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如期举办北京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战胜挑战的决心和信心。当盛大的焰火在“鸟巢”上空绽放出象征团结的奥运五环和“天下一家”中英文字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完美诠释。

  2022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伴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发挥更大作用。

  携手各方的前行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当地时间2023年2月8日下午,经过约8000公里飞行和长时间行车,中国救援队抵达土耳其地震重灾区哈塔伊省,随即投入紧张的救援工作中。

  土耳其、叙利亚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向土、叙两国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派出救援人员21批次、308人次,提供土方急需的救灾物资,加快落实对叙利亚的粮食援助项目,以实际行动诠释命运与共、风雨同舟的理念。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中国将自身前途命运同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谱写了一个个休戚与共的崭新篇章。

  201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由96个国家300名外国友人组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阵在群众游行中首次亮相,引人关注。

  “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郑重宣示。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也推动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驳斥“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强调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宣布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在印尼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强调中美应该同各国一道,为世界和平增强希望,为全球稳定增加信心,为共同发展增添动力……

  不走传统大国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崛起的老路,中国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创造条件。

  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中国已同18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不断推进和完善以平等、开放、合作为特征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秉持这样的理念,中国广交天下朋友。

  10年来,习近平主席出访40多次,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在国内出席和主持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接待来访的国际政要数百位;以电话、信函、视频等方式广泛开展“云外交”……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实践绘就了一幅幅团结合作的画卷,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之路越走越宽广。

  在习近平主席的引领下,中国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并肩前行,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2023年2月7日下午,随着汽笛声响起,一列搭载19个冷链集装箱、约280吨新鲜蔬菜的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从云南省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驶出,约55小时后到达泰国曼谷,标志着“中老泰”全程铁路运输往返班列成功首发。

  作为中老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老铁路跨境货物运输已覆盖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国、新加坡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物品类由开通初期的10多种扩展至1200多种,搭建起了更加高效稳定的冷链物流新通道,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经贸合作注入强劲新动能。

  经过9年多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将沿线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繁荣世界的重要实践平台:

  因为“一带一路”,巴基斯坦有了第一条地铁线,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运输不再需要绕道他国,斯里兰卡居民喝上了24小时供应的自来水,柬埔寨村民告别了没有电、没有路、与外界隔绝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这一伟大倡议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中国越发展,越能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越能造福全人类。

  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一个个国家级展会相继举行;统筹推进21个自贸试验区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新时代的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中国同世界开放相融中共享发展机遇、汇聚发展力量。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超越了单纯与中国利益相关的大格局思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克拉克感叹,中国与合作伙伴能够共享和平与繁荣,这就是命运共同体。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2022年的岁末,出访沙特阿拉伯前夕,习近平主席在百忙之中复信沙特中文学习者代表,鼓励沙特青年学好中文,“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带着对“和而不同”的深刻理解,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促进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夯实共建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面对种种偏见、对抗、分裂,中国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讲述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对话的历史记忆,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谈及雅典娜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与中国典故“止戈为武”之间的异曲同工,漫步卢克索神庙回忆中埃文明交流往事……习近平主席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热忱,对其他文明的尊重与礼敬,让国际社会印象深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总干事博科娃感慨,中国领导人的远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使命不谋而合;北约前秘书长、欧盟前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认为,世界各国要促进各种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一个也不能掉队。

  指引未来的人间正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不久,2022年11月14日至19日,习近平主席开启举世瞩目的东南亚之行。

  6天5夜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密集出席30多场活动。从印尼巴厘岛到泰国曼谷,中国代表团驻地来客络绎不绝;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不仅吸引与会嘉宾,也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国际媒体普遍认为: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国发出和平、合作的响亮声音,彰显理性、自信、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指明前进方向。

  面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趋势,中国坚定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支持加强联合国作用——

  202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世界各国应该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国际规则只能由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共同制定,不能由个别国家和国家集团来决定。国际规则应该由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共同遵守,没有也不应该有例外。”

  “对联合国,世界各国都应该秉持尊重的态度,爱护好、守护好这个大家庭,决不能合则利用、不合则弃之,让联合国在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习近平主席掷地有声的话语,传递出中国对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的明确支持。秉持这一理念,中国向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重要出兵国;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抗疫合作中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面对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中国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努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2022年6月24日,走过16年光辉岁月的金砖合作机制,又一次迎来历史性时刻。在“金砖+”模式下,中方倡议并主办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除金砖五国外,来自世界各地的13个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应邀与会。

  在此5年前,在中方担任轮值主席国的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在金砖合作历史上首次提出“金砖+”的概念:金砖合作的意义已超出五国范畴,承载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期望。

  几年间,“金砖+”模式不断深化拓展,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南南合作、实现联合自强的典范。

  不仅是金砖机制。过去10年,中国接连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在多边机制发展进程中烙下鲜明“中国印记”;发起成立亚投行、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为全球金融治理搭建新的合作平台……

  面对国际形势新动向新特征,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倡议,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出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不断丰富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体系,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

  “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面对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要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

  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一年半来,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应者云集。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发展倡议,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为了促进世界安危与共,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走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不到一年时间,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表示赞赏支持。

  2023年3月10日,一则国际新闻吸引全球目光——中国、沙特、伊朗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是有力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成功实践。

  从中东问题到朝鲜半岛核问题,再到乌克兰危机,面对一系列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中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致力于同国际社会一道构筑安全共同体。

  2023年3月15日,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围绕“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主题同15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展开探讨,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形势下,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新征程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面向未来,中国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做贡献,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原文链接:http://mw.xizang.gov.cn/xwzx/gwyxw/202303/t20230323_3473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