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促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发力点,统筹规划,周密部署,积极构建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文旅产业发展、企业运作、乡村治理“四个融合、四个坚持”新模式,走出一条促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齐心发力,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后劲
在深入促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三江坚持一盘棋的思想,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上下足功夫,不断强化项目建设,坚持统一领导,整合部门资源,用足用活各项政策,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得到质的提升。“十三五”时期,通过集中财力精准攻坚,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投入增长机制,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37亿元,完成扶贫项目2630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项目20560户4.5亿元;投入16.27亿元建设完成集中安置点17个,完成6119户27124人搬迁任务;投入1.89亿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43个,解决103个村99289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加快推进程阳八寨、丹洲古镇、布央仙人山、产口古榕等景区提升工程,民族特色村寨与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任务)项目和自治区少数民族资金项目安排上,重点向民族特色村寨倾斜,用于实施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提升等基础设施工程,2014年以来累计已投入8200余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用于鼓楼、戏台等民族文化物化载体及民族特色村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巩固提升了民族特色村寨的基础设施水平。
二、融合文旅产业发展,坚持群众主体,提升联农带农富农成效
三江侗族自治县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联农带农富农的有力抓手,立足侗族特色,坚持群众主体,深化文旅融合,全力推动县域文化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中国侗族多耶节、侗族大歌节、花炮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延伸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条。打造形成了《坐妹》《侗听三江》《侗恋程阳》等知名文化旅游演艺品牌,深受国内外游客认可,全方位实施“旅游+民俗”“旅游+非遗”“旅游+节庆”以及茶旅融合等“旅游+”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旅游产业发展。侗族村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预备名录6个,侗族大歌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非遗名录4项、代表性传承人5人;自治区级非遗名录36项、代表性传承人47人;市级非遗名录53项、代表性传承人87人;县级非遗名录65项、代表性传承人87人。全县现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6家,AAA级景区4家,202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750.63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收入86.21亿元。如在平岩村马安屯、平寨屯等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创新打造职员、店员、演员、社员、全员“五员”增收文旅融合发展机制,人均增收达到1500元,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吃上旅游饭,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不断创造了幸福生活,文旅融合,产业振兴,旅游富民亮点突出,多次得到中央媒体报道。
三、融合企业运作,坚持政府引导,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三江侗族自治县把促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景区+企业+农户”等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整体效能。一是积极引进广西旅发集团并签署《旅游开发战略合作协议书》,致力于推动三江旅游产业大发展、旅游服务大提升、旅游品质大跨越,精心打造程阳八寨、月也侗寨等核心景区。截至目前,广西旅发集团在三江累计投资已超过10亿元,程阳八寨等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综合接待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通过公司市场化运作,提供演员、导游、保安和保洁员等就业岗位280多个,旅游红利辐射周边乡镇村屯,间接带动群众发展民宿旅馆、餐饮店和土特产店等近226家,超过3000人参与到“旅发三江产业圈”当中,吸引大量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返乡就业或创业,有效带动当地就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二是建立县级农文旅政府平台公司,与通达、志达、福达三大文旅企业构成“政企3+1”模式,构建桂湘民族风情旅游联盟,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三江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布央景区、丹洲景区签订景区旅游开发协议,由公司负责景区的全面开发和运营管理,每年年终景区公司将所得收入的10%分红给全县42个脱贫村解决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并将门票18%分红给村民,使群众共享旅游产业发展红利。同时公司根据需要提供演员、导游、保安和保洁员等就业岗位,吸引当起群众就业,当地群众在景区旅游发展引领带动下,自主发展农家旅馆、民宿、土特产店等特色旅游产业,利用农闲参与旅游文艺表演、举办百家宴等,有效提升了旅游扶贫活力,真正实现由“供血式帮扶”转变为“造血式帮扶”。通过公司市场化的运作带动,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强化,景区颜值不断靓化,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殷实,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四、融合乡村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三江侗族自治县在促进乡村治理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过程中,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群众和基层,着力解决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八江镇等部分乡镇积极探索出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赋能乡村有效治理的模式,有效促进了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一是以“自治”强内核,激活乡村治理“动力源”。积极探索以村规民约为主的自治体系,引导全村群众共同参与村规民约制定,确定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精神文明建设、人居环境、乡村建设与旅游5大领域30个方面的管理细则和规章制度,形成自主教育、自主服务、自主管理的新局面。二是以“德治”润民心,打通乡村治理“关键点”。坚持“以德育人、以德促行”,开展“党员亮家风践承诺”活动,将党员的优秀家风家训张贴“上墙”,引导群众向党员先锋看齐,发挥正确价值导向作用,推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三是以“法治”固基础,夯实乡村治理“奠基石”。加强法治宣传,以流动“小蜜蜂”、广播“大喇叭”“多耶”等方式进行普法宣传,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建立“村级法律援助联系点”,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安全网”。四是以“智治”添动能,跑出乡村治理“加速度”。注重以智谋业,创新实施全体村民参与的自然资源股、土地股、现金股“三股联营”模式,实现“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的转变,解决土地征收管理、茶园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实施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下一步,三江侗族自治县将立足三省(区)交界、五省(区)通衢的交通区位优势,立足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发展条件等实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打造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三江样板,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