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资讯 > 正文

平桂区多措并举促进各族搬迁群众融入城市新生活

  • 时间:2023-04-07 22:45:22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贺州市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集中安置在平桂城区,有12个民族,搬迁群众来自9个乡镇(街道)118个行政村(社区)4465户23320人。为促进各族搬迁群众尽快由“村民”变“市民”,适应融入城市生活,平桂区高度重视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整合各方力量、多轮驱动,创造各族搬迁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共富共维的社会结构和条件,逐步让搬迁群众在身份、观念、言行上向“新市民”转变。

  一、完善“补短板”基础设施配套,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

  高标准、高规格规划安置点周边的配套设施,并将安置点融入城区规划,安置点和城区发展一体化,在安置点周边,水电路信息网等基础设施、生活购物、服务机构等均得到很好配备,搬迁后的居住环境、交通、就业、就学、就医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投入安置社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主要建设安置社区消防监控设备、社区围墙、大门、岗亭、道闸等设施,新建充电桩100个及相关设施和摩托车棚。为搬迁群众提供高效、优质、便利化的公共管理服务,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安全有保障。

  二、采取“五个一批”就业扶持措施,保障搬迁群众“有就业”

  就业是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为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每户实现1人以上就业是最基本的要求,平桂区坚持部门联动,建立易地搬迁户劳动力信息库,动态做好就业跟踪帮扶工作,根据实时就业信息数据,及时分析研判搬迁户家庭就业情况。根据搬迁劳动力的就业需求,采取区外岗位推送解决一批、本地园区岗位输送解决一批、农业产业基地岗位输送解决一批、社区服务岗位安排解决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解决一批等“五个一批”模式,多维度、深层次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2022年,实现年内搬迁群众就业务工劳动力11040人,比2021年增长1000多人,户均就业人口达到2.5人,人均收入从2021年的12690.64元提高到2022年的14827.68元,人均收入增幅达到16.8%。

  三、推行“农事城办”,服务搬迁群众有温度

  管理和服务好搬迁群众,努力实现搬迁群众在安置社区的身份融入和情感融入,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入城后的后顾之忧,是实现搬迁群众“市民化”进程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搬迁群众在“农村”到“城市社区”的“过渡期”中不断适应融入新生活,平桂区在提升安置点管理服务上下功夫,对2个安置点实行区领导包点责任制,每个安置点落实1名区领导包点,负责统筹安置点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每个安置点组建一个工作专班,设立农事城办“一站式”服务窗口,全面负责安置点后续扶持政策的落实和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形成了从就业需求登记、岗位推介、到岗跟踪、信息反馈的就业跟踪服务闭环,另一方面采取“代收代办”的方式为搬迁群众办理业务,除了涉及迁出地生产生活资料等必须回迁出地办理的事务之外,在教育、就业、民政、医保、法律等基本业务搬迁户在安置点均能办理,为搬迁群众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后续管理服务,解决搬迁群众办事“两头跑”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同时,为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入城后的后顾之忧,平桂区出台相关惠民政策,降低生活成本,确保搬迁群众在“农村”到“城市社区”的“过渡期”中不断适应融入新生活。出台户籍政策,实施免准迁证,鼓励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周边企业就近就业并参加社保,妥善解决搬迁群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转移接续等问题,让搬迁群众在身份由“村民”向“市民”转变。

  四、产城融合稳发展,促进后续产业扶持有保障

  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着重推进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在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周边布局黄金珠宝、现代设施农业、碳酸钙、大数据、服装美妆等重点产业园,“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为搬迁群众“有就业、能致富”构建了平台,相辅相成。2022年新增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7280万元,实施先建后补项目,助力安置社区周边黄金珠宝产业园建设,持续壮大规模化产业,为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2020年以来安置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累计投入资金1.65亿元实施折股量化资产收益项目4个,2022年获得收益679.5万多元,帮助社区和群众解决了基础设施完善、物业管理、维修基金、公益事业发展建设、救困济难和就业帮扶等困难,实实在在将收益惠及每一位搬迁群众,解决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居住的后顾之忧,让群众安家又安心。

  五、多方发动企业开展慈善捐赠,提升困难搬迁群众幸福感

  搬迁是手段,安居才是初衷,为了让所有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平桂区把易地搬迁困难群众安置房装修入住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动员辖区爱心企业参与,多方发力助力“安居”,为常住在安置社区的但家庭困难而没有进行二次装修的搬迁户进行装修,61家企业和个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捐资助装修活动,形成了“万企兴万村”的良好氛围。目前,共收到慈善捐款150万元,捐赠物资(沙900立方、水泥580吨)约38万元,捐赠人力约280万元,共计470多万元,解决了320多户困难搬迁户的住房装修问题,让搬迁群众更加懂得感党恩,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六、打造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引导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

  以“文化相融,共享繁华”为遵循,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共谱民族团结进步之曲,共唱民族团结进步之歌,助推文华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文明提升。通过坚持群众自治导向,强调群众自治,制定社区文明公约,给各民族搬迁群众生活融入、主人翁意识提升以及生活品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坚持难点问题导向,采取联防联治,推行“城事联解工作法”实行“逢十议事”工作制度,及时排查并有效解决社区各族群众子女教育、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困难问题,让他们逐步适应“市民”身份。通过坚持多元教育导向,开设瑶绣技艺培训、民族班特色教学、“非遗结绳技艺培训”等,有效推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华社区传承。通过坚持文体服务导向,开展开展党的二十大宣讲、家庭文明建设、好家风好家训、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等,引导搬迁群众在观念上、行为上“市民化”;举办文化志愿服务惠民演出、“春节贴春联挂灯笼”“平桂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好婆婆”“好媳妇”“包粽子能手”等系列活动,树立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促进各族搬迁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拉近社区各族群众之间的距离,促进社区人心凝聚,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平安和谐社区。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624818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