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凌云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突出“融”的理念抓创建,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族群众由生活居住空间的单一嵌入向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的全方位嵌入拓展深化,增强“五个认同”,助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落地见效,不断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生繁荣谱新篇。
汇聚力量,形成向心力。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凌云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理论中心组学习等方式,坚决推动中央、自治区和百色市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凌云落地落实。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创建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印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凌云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凌云县创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方案》等,推动创建工作制度化、社会化和常态化。
凝心铸魂,形成领悟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教育课程体系,每年举办专题培训班2期,培训300余人次。依托学校、纪念馆、培训教育机构等,探索与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联合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全力讲好凌云民族融合故事。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印发《凌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孝德之家”“最美媳妇”等评选活动。同时,加强国民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开展“滴灌”教育,推动民族理论政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开展双语宣讲350余场次。挖掘传承凌云县本地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庆典,发展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利用“普通话宣传周”“第一书记进校园及夜话”和大学生支教活动,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实现“书同文、语同音、心相连、情相融”,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起语言的桥梁。
携手共建,形成落实力。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倍增、产业富民、宜居家园、法治乡村、效率凌云“六大战略”,重点实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3个211”工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改造提升工程253个,教育资助50万余人次,建成幼儿园56所,改扩建小学2所,创办民办高中1所,新增学位1万余个,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3%,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医疗保障政策实现全覆盖,推行“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100%,医保就医结算实现村级全覆盖,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成功创建广西健康促进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6.9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3190个。完成村组道路硬化1151公里,建成集中式供水、家庭水柜1999座,安装净水设备4850套。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把脱贫人口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实到位,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推进粤桂劳务协作,组织实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和“点对点”专车等就业专项活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398万人(其中脱贫人口37831人),城镇新增就业1110人,实业人员再就业24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2人,解决2476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全县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达10260个,推动凌云民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共建共融,形成凝聚力。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鼓励各民族联合创业、守望相助,危房改造12765户,建成乡村公租房764套。建成1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3357户16098人。在安置社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儿童托管中心、扶贫车间等,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沟通桥梁,组织开展民俗文化贺“新春”“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尝新节”、桂西壮汉瑶山歌擂台赛、美食文化节、白毫茶清明茶市交易会、“水上抢头鸭”庆丰收等民族节庆活动。每年送戏下乡150余场次,重大节庆非物质文化节目演出50余场,完成农村电影公益放映280余场,组织乡镇村自办文体活动120场次。把实施“三项计划·桂在行动”纳入凌云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2022年,深圳盐田镇洪小学各族青少年“手拉手”交流活动荣获百色市“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桂在行动”试点示范项目、泗城镇旦村村茶产业园安置点社区环境建设荣获百色市“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桂在行动”试点示范项目、浩坤湖景区荣获百色市“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桂在行动”试点示范项目。积极狠抓民俗文化、民族手工艺、发展“候鸟型”康养旅游和“民宿型”旅游等融合发展。
同心共治,形成保障力。加强社会治理,巩固民族宗教“三级网络”、“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机制。建立民族关系监测评价处置机制,加强民族舆情监测,排查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风险隐患。创新社会治理,强化民族团结法治保障。围绕平安凌云、法治凌云建设目标,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力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法治凌云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凌云县三年内无较大涉民族因素事件,连续四年获得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称号,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2022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79%。全面完成全县4个瑶族乡基础设施建设,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全国文明单位1个。加大宪法、民法典、民族区域自治法、《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及广西关于民族工作的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