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时评 > 正文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五个聚焦”打牢基础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力量

  • 时间:2023-04-07 23:52:03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呼伦贝尔市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突出“五个聚焦”,全方位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社会基础、法治基础和治理基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质增效,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呼伦贝尔力量。

  聚焦宣传教育先导,突出有形有感有效,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落实加强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的相关政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面向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教育培训,目前全市累计培训干部2万余人次。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工程,开展好课堂教学教育、主题活动教育、校园文化浸润、家校合力共育,遵循各学段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规律,区分不同学段教学特点,分类实施教育实践。印发实施《呼伦贝尔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众化教育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地区类型,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认知能力,不同年龄阶段群众特点,采取不同载体和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好呼伦贝尔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常态化开展理论实践研究和研究成果展示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了6个研究课题的论证评审。命名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12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研学基地10个,组织党员干部、学生、军队等群体常态化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形成了涵盖各旗市区的教育和研学阵地矩阵。

  聚焦推进共同富裕,突出彰显“三个意义”,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物质基础。全面落实《“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和《“十四五”兴边富民行动实施方案》中的重点任务及自治区配套措施,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3年争取中央第一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9752万元,目前正指导旗市区按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聚焦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精准谋划实施项目,切实发挥好项目资金的引领作用。更加注重“富口袋+富脑袋”,扎实开展边境“四个共同”长廊试点建设,深入实施“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助推边境地区更快更好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建共享现代化。

  聚焦推进互嵌共荣,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社会基础。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突出创新实践,实施了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示范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百示范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实践示范带、地企联建共创示范带、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带6带示范建设工程。全面落实国家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及自治区配套措施,制定出台了呼伦贝尔市“三项计划”实施方案,推出了融合之路游、红色文化游、特色村寨游、青少年研学游等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精品线路、“青春边关行同心营”青少年交流活动、“跨区域合作共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活动,探索落实“三项计划”的有效途径。实施“守望祖国北疆·共绘多彩呼伦贝尔”品牌系列活动,开展了我的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大讨论,一碗奶茶暖人心,民族团结青年担当、工人力量、结巾帼行动等活动,有效拓展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渠道。

  聚焦提升治理能力,注重精准把握落实,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法治基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整、准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与时俱进完善民族法规政策,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开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实践试点,通过在基层设立群众意见征集点、组建民族工作法律制度宣传队、建立民族领域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设立民族法治宣传阵地等措施,推动民族工作各项法律制度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开展城市民族工作示范工程,通过构建城市民族事务治理与市域社会治理链接融合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机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链接融合机制等措施,探索提升城市民族工作治理体系的有效途径。

  聚焦推动共建共治,实现一体融合推进,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治理基础。将民族事务纳入社会治理体系中统筹考虑,将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落实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自觉把民族工作纳入统战工作大局中进行统筹谋划,修订完善呼伦贝尔市民委委员制工作规则,完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原文链接:http://mw.nmg.gov.cn/xw/msdt/202304/t20230406_22860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