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西州主动顺应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趋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社会、心理等全方位融合发展,实现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亲如一家。
一是“融”工作,健全各民族共同参与创建工作格局。坚持把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要结合点,推动创建工作融入社区服务工作的各方向全过程。在服务主体上,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建培“党的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引领机制,完善“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工作网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延伸到社区各网格、各小区;同时以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网格员、常驻社区党员干部为骨干,组建民族团结进步先锋示范队伍,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根基。在服务内容上,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社区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行动,推动创建工作融入社区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安民服务各方面,融入劳动就业、生活贫困救助、健康卫生、日间照料等各项民生服务全过程。在服务模式上,完善社区服务统筹、即时响应等工作机制,健全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调查评估制度,完善评价激励制度,促使社区服务更精准地适应各民族群众需要,构建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新格局。
二是“融”空间,推动社区各民族群众命运共聚。顺应时代要求,因地制宜统筹城乡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原美丽城镇12个,稳步推进城镇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不断提高社区各民族居民生活环境。因势利导,深入实施国家生态移民、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及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引导各民族农牧民群众进城定居,近五年全州先后新建生活小区15个,近1万住户进城融居。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吃穿娱乐、婚丧嫁娶等日常小事入手,在两市三县建立5个少数民族服务中心,90个“社区石榴籽家园”,探索建立“一基十面”“6678”等城镇社区民族工作管理服务模式,做实做细各族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积极开展全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试点工作,发动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民族工作,解决流动各民族群众就业、就学、经商、维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让城市社区更好接纳各民族群众、让各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三是“融”文化,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全州上下坚持把各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城镇社区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程,深入挖掘海西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和城市建设进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资源,培育出格尔木市将军楼、乌兰县莫河驼场等一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出德令哈市农垦博物馆、茫崖市民族文化一条街、乌兰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馆、天峻县民族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商城、街道、广场等实体建筑,推进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建设。搜集和抢救出一大批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非遗文化进家庭、进校园活动,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每年开展柴达木之夏、那达慕大会、智阁鲁如、花儿会等一系列群众性民族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各民族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形成独具海西地域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和形象。
四是“融”社会,构建各民族共居共享的社会环境。坚持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作为加强城镇社区民族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建立“1+5+5”市域社会治理架构,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全力打造具有鲜明海西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持续开展法律“进社区”、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普法活动,引导各民族居民懂得法律面前民族成分无特殊、宗教信仰无特殊、职业身份无特殊。深入贯彻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省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贯穿到全州社区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深入开展“平安海西”“法治海西”系列活动,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一企一警”机制,组织开展社会风险隐患大排查攻坚行动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州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保持在95%以上,五年间没有发生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案事件。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各社区居民群众,闻令而动、迎难而上,在抗疫一线大力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役精神,展现出民族团结一家亲,抗击疫情保家园强大力量。
五是“融”心理,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共识。坚持居民群众主体地位,深入开展以“手拉手•兄弟情”“根连根•骨肉情”“心连心•鱼水情”“肩并肩•爱国情”“结对子•一家亲”等主题活动,纵深推进企地联动、军地联谊、机关与社区党支部联建联谊活动,积极搭建“民族一家亲”活动载体和实践平台,促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以实际行动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民俗体验、书画比赛、体育竞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以文化认同促进心灵相通,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社区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原文链接:http://mzw.qinghai.gov.cn/index.php/dfdt/294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