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川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辟“民族文化+旅游”新模式,以抓阵地建设、品牌打造、资源整合为手段,不断推动文旅与民族团结融合发展。
抓阵地建设。统筹阵地推进,指导全区12个乡镇依托独特资源禀赋,以文化遗址公园、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手艺展馆等为主阵地,统筹推进各乡镇培育民族团结“同心”品牌阵地,串联起区内民族特色阵地优质资源,探索民族团结进步与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丰富研学体验。发挥民族团结“同心”活动平台与服务平台的综合性阵地作用,打造以农耕文化、非遗技艺、斋茶文化、传统手工艺等为主题的4条研学体验路线,推出开展团扇制作、大境斋茶制作、兰田古法造纸技艺传统特色民俗、特色民族产品制作等研学体验活动14项。深挖文化元素。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抓手,深度融合“旅游+民族”新业态,打造民族旅游品牌体系,在景区开展新寨村瑶族六月六尝新节、江头古村姑娘节等系列民俗特色活动,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九屋等乡镇打造集徒步观光、农家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品牌32个。
抓品牌打造。一是创建宣讲品牌。成立由高校老师+文广体旅局、民宗局干部+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组成的3支民族团结宣讲团,依托民族团结之家,围绕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团结故事等主题开展宣讲活动。目前,已开展民族方针政策讲座8场次,民族团结故事宣讲会5场次次,非遗文化交流活动4场次,参与人数达1000余人次。二是健全联谊品牌。以党建为引领,创新1名党员干部联系服务2名各族群众模式,推进民族联谊常态化。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与300多户各族困难群众结成对子,制定了52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县委统战部、民宗局以及12个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全部认领1个民生项目,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102个。三是打造非遗品牌。推动县委、县政府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工作纳入全县文化工作总体规划,联合县文广体旅局、县民宗局设立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成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建立声、影、文、图等全县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档案。2022年以来组织兰田造纸技艺、圆竹剖丝团扇制作等“非遗”文化传承人培训12次。
抓资源整合。依托辖区创企创客集聚资源,由20余家企业、32名各民族创业者组建助企服务队、创业导师团,为创客进行创业帮扶。目前,已开展企业帮扶专题活动20余场,研讨沙龙10余场,各民族大学生创业辅导交流会5场次,参加人员达1000余人次。一是深化村企共建。组织引导109家非公企业与40个脱贫村结对共建,按照“公司+基地+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环湖水库生态养鱼等集体产业项目,做强“双燕姐”“江头一品”等品牌,采取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方式,带动1.02万农户实现就业,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左右。二是搭建共富平台。依托辖区民族团结之家举办各族群众共富座谈会、创业交流沙龙,邀请各族群众代表围绕营商环境从政策出台、人才培育、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近50条建议,在各乡镇党群服务中心开辟各族青年直播创业基站,培育少数民族主播、助力民族村寨特色农产品销售。2022年以来开展民族团结共富座谈12场次、助力民族特色农产品直播30余场,销售农产品超百万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