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时评 > 正文

内蒙古赤峰:聚焦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唱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 时间:2023-05-13 01:53:29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近年来,赤峰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聚焦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引领,以“四强化 四注重”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市上下呈现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深化、各民族文化创新交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丰硕、民族事务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大好局面,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之歌越唱越嘹亮。

  强化全局性谋划,注重建机制保长效, 民族工作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坚持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将党政部门创建工作责任体系延伸至各旗市区、市直部门及乡镇苏木街道,不断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保障机制。建立了赤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深耕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市、旗县区两级均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专项推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民委委员制等议事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有效配置和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在全市上下凝聚起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

  强化创新性引领,注重抓特色添活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有形有感有效”,着力在“融”和“实”上下功夫,建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等一批教育实践基地,线上线下同频推进“民族团结+”工作品牌,打造了具有赤峰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大力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植根于各族群众内心深处,“五个认同”不断增强,“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强化整体性推进,注重抓关键打基础,党的民族政策落实到各领域。制定了赤峰市落实国家民委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的工作方案,把民族工作的重心下沉到乡镇苏木街道、嘎查村社区,推出“一家亲民族团结进步党建联合体”和“城市民族综合服务体”工作模式,打造了“城市乌兰牧骑”工作品牌,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全面深化创建工作内涵,目前全市创建工作覆盖率达到100%。赤峰市政府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代表,受到国务院表彰。

  强化融合性惠民,注重抓民生解民忧,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行稳致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内蒙古“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发展定位,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把创建工作融入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生态改善、社会治理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将民族领域法律法规全面纳入“八五”普法规划,融入法治宣传教育全过程,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在新起点上,赤峰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赤峰时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赤峰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mw.nmg.gov.cn/xw/msdt/202305/t20230510_23094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