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资讯 > 正文

五指山市民族文化进校园非遗激发新活力

  • 时间:2023-05-20 03:26:49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为推进五指山“六园”建设,着力打造黎苗文化精神家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近年来,五指山市积极探索非遗工作创新发展路径,在教育领域开展以“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为引领,推出特色民族文化进校园,非遗文化传承进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一、把民族文化课程搬进了校园。在中小学校编印《欢乐打柴舞》《五指山本土音乐试用教材》《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等校本教材,不断推动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教育进课堂。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项目,开发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地方课程。推出黎族本土特色音乐课、黎族织锦课、苗族织绣课、黎语童谣课等课程,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开发具有五指山本地特色的黎锦、苗绣、独木器乐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育课程资源,形成一批具有五指山特色的美育地本、校本课程,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民族风俗、地域风情和民族文化。

  二、让非遗文化活动开展进校园。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定期到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推出“唱一首民谣”“跳一支民族舞”“吹一首曲子”“织一手织锦”“传承一门技艺”“讲一个民间故事”“剪一幅花纸”黎族苗族文化“七个一”课程。开展“民歌、民舞、民服进校园”活动,从小学生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邀请文化馆非遗文化传承人将“竹竿舞”“盘皇舞”等特色非遗项目引入课堂,营造了浓厚的民族美育文化氛围。采取教育部门统一采购、学校统一定制、学生统一穿民服,形成“民服”进校园的良好局面。把“黎族共同舞”作为课间操搬进校园开展活动,学生易以接受,增强了非遗文化的影响力。举办中小学“黎族共同舞”比赛,改变传统课间操在学生心中的刻板印象,让课间操变得丰富多彩。

  三、将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建在校园。在全市9所学校设少年宫,设省级美育示范学校1所,黎锦传承培训基地14所,黎族苗族童谣培训13所,黎族竹木器乐传承培训基地8所,苗族传统舞蹈传承培训基地3所,黎族制陶传承培训基地1所和苗族刺绣传承培训基地1所。成立2个学生合唱团、1个教师合唱团,9个节目入选海南省中小学美育赛事决赛,2所学校入选“海南省中小学美育示范学校”,9幅作品入选椰苗美育行动计划美术类教学成果展。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暨自由贸易港建设展(馆)”儿童绘画比赛中,《开放自贸港》获得三等奖、《我心中的自贸港》获得优秀奖。水满山间童声合唱团参加中共海南省委组织部、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办,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中共三亚市委组织部承办的《追寻·新时代党员大会》特别节目合唱录制等活动。2022年海南省中小学美育赛事决赛,五指山市9个节目入选,其中3个节目获得二等奖、6个节目获得三等奖。这些美育成果,滋育校园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审美境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指山市民族事务局 王程东)


原文链接:http://smzw.hainan.gov.cn/smzw/zwdt/202305/8bedb13d7de643448f787f1fec09fd1d.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