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于有形、有感、有效,以文化认同为抓手落实做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于“有形”上用心。树立中华文化符号形象,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源动力,充分发挥贺州浓厚文化底蕴优势,把民族团结进步和文艺创作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取得切实效果。深入挖掘、总结贺州文艺工作“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鲜活事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发挥塑风育人作用。用明德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艺工作者牢记文艺创作责任和社会担当,组织动员全市文艺家强化舆论引领,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发挥他们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切实加大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和用好用活瑶族文化遗产资源,助推贺州文艺工作可持续发展,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加坚定。如2021年贺州文艺家创作反映贺州时代特点和民族团结建设成果作品,以“土瑶”为原型创作《瑶山夜雨》获得全国舞蹈类最高奖。今年来,贺州突出“融”的导向,进一步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以实施“三项计划”、“壮族三月三”为契机,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成功举办“潮聚三月三·和谐在八桂·实践在贺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东融和韵贺州畅响——“经典流传”新年音乐会、桂湘省际边界地区民族团结共建文艺展演等活动50余场,覆盖30多万人次。
二是于“有感”上用情。创新中华文化传承载体,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滋润力。贺州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创新传统文化共建共享覆盖面,上半年教育部门组织中小学教师到柳州市、来宾市等11所学校交流学习;统战部门组织系统干部、瑶乡干部群众代表到市外进行传统文化共建共学活动,扩宽与市外单位交流合作渠道。2023年春节期间,各县(区)组织开展舞狮表演、“羊角长鼓舞”表演、长板鞋比赛、抛绣球等民族特色活动和“清洁乡村巾帼行,民族团结一家亲”文化共建活动,与各族群众共同庆祝中华传统节日,使各族群众常来常往,促进了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各族群众人心归聚、情感共鸣、精神相依,构建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固思想长城。例如打造钟山镇冯家村“同心文化+乡贤文化”、燕塘镇玉坡孝悌文化等“一村一品”,成立志愿服务团队,走进社区、乡村弘扬传承民族文化,每年组织开展活动20余场次,受益各族群众20000余人。
三是于“有效”上用力。延伸中华文化现实价值,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召力,结合新时代、新形势,贺州市把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基层治理,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以文铸魂”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根基。注重以文艺为载体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把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的思想价值标准,纳入贺州文艺创作宣传推介的各个环节。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扎根人民、服务群众,相互学习鉴赏、增进文化认同,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示范带动作用,助力民族文化共融发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教育基地优势,以点带面,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例如钟山县有11所中小学校、14个行政村推行“传统文化共建”模式,以开展打油茶、剪纸、民间扎染、手绘扇面、香囊缝制等共建共学活动60余次,受教育青少年10000余人;开展共建培训活动100余次,受益各族群众20000余人,推动了民族文化共融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此外,贺州瑶族历史悠久,瑶族文化是瑶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当前贺州将瑶族文化的“软实力”进一步转化成推动南岭瑶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据统计,贺州目前瑶族非遗项目占全市的65%以上,全市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0项(包括《盘王大歌》《瑶族婚俗》《瑶族门唻歌》《瑶族羊角长鼓舞》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0项,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1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6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8人。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