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拉萨已经数月,但还时常会想起光顾甜茶馆的那些岁月。那是一种越过甜茶的甜味后,凝结在高原生活中的甘味与沉淀。
甜茶馆像极了我们依存的世间,不同的人出入其中,带着各自不同的生命和过往。在那里,我看到了你,你看到了我。老人们背着小包,带着自备的茶杯,不急不慢地品茶,享用茶点。在拉萨的街头巷尾,一座座甜茶馆仿佛变成了一座座驿站,人们在这里驻足停歇后,又继续踏上新的人生旅程。
大学毕业后,我带着无限的憧憬在拉萨工作、生活。甜茶馆是拉萨极为日常的解决早餐与饮茶休憩的地方。我常光顾的甜茶馆都在居所的附近,但是需甜茶熬得好,藏面有味道,有人气而不喧嚣。最好在某个街道路口,客人基本上是附近的居民,大家相互不陌生,有一种温馨而恬静的氛围。
▲《甜茶馆》(油画)赤列德庆
那时候,我租住在西藏大学后门一带,经常去学校蹭课,出门左拐即是拉萨河,夏天可以见到缓缓向西流淌的涛涛江河。有一次,家住噶玛贡桑的大学同学约我去喝早茶,他把我约到学校东侧的“噶玛夏茶馆”。我俩性格相似,都属于安静内敛型。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偶尔举杯饮茶,相互斟茶。两人的安静和前台服务员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周边陆续离开的人们纷纷致意。“请慢坐”“请您走好”……我在拉萨生活的多数时候就是在这种浑然天成的氛围中度过。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我经常光顾“噶玛夏茶馆”。早上,茶馆里弥漫着“甘丹堪巴草”的焚香味,人们悠闲地喝着以磅数称量的甜茶。藏面是重头戏,面分宽细两种,肉丁分牛肉和猪肉。当然,一些特殊时节也有素面。经常见到老人独自来喝茶,安静地品着茶,陷入自己的世界里。有时候要离开的客人会将没喝完的甜茶壶送过来,说上一句:“不介意的话,请您饮用。”送的人淡然一笑,喝的人也不必客气。
不知什么原因,“噶玛夏茶馆”后来搬走了。几年后,我有次在拉萨东边的蔡公堂教育园区,又见到了打着“噶玛夏”名号的茶馆。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的那一家,也无意过问。人世,留着一种混沌的意境和未知的空间总归是好的。不久,我也搬离了租住的地方,将零散家当归置在一辆皮卡车里,搬到了仙足岛附近的一个小区里。
仙足岛是位于拉萨市城关区南部拉萨河内的江心岛,东西还有几个小沙洲围绕。这儿离拉萨河更近,实现了我“出门是河,抬头是山”的理想。
小区门口有一家甜茶馆,名为“河边茶馆”。最初,我抱着尝试的心态前去饮茶就餐。对于我,除了饮食的可口,茶馆的人情氛围极为重要。随着出入次数的增多,我对这家甜茶馆愈发熟悉起来。店家阿佳是山南扎囊县人,服务员也都是她家的亲戚。阿佳有着慈母的沉稳与乐观气质,小伙姑娘们热情有加。早上,能听见厨房里传出他们干活时的歌声,每每这个时候,我的内心不由涌起一阵感动。河边茶馆的甜茶、藏面虽不及拉萨那些老牌的甜茶馆,但仍有可圈可点之处。这里的藏面中粗、质感柔软,辣椒酱更是风味尤佳,藏族人家习惯用辣椒粉加上香草、食盐等,制作简单的辣椒酱。藏面是由碱性面条制成,故而藏语称其为“碱面”。由于藏语中“碱”与“藏”字发音近似,久而久之,就被叫作“藏面”。从西方旅行家拍摄的老照片来看,20世纪30年代的拉萨就有藏面出售。
家附近还有一家我常去的甜茶馆,由于毗邻西藏自治区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和体育局等单位,所以名为“登山茶馆”。登山茶馆不负名望,经常出入一些身着户外装束、体格强健的人。这里的甜茶有着一股特殊的豆蔻香味,藏面细硬而面汤香辣,正好能缓解柔滑多油的腻味。住在仙足岛的日子里,如此轮替前往两家茶馆,也是自得其乐。
▲春天的拉萨河生机盎然,鸟儿翔集。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在拉萨市南郊汇入雅鲁藏布江。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拉萨河的四季变化明显,早春时候,南边的山峰还覆盖着薄雪,而河边的柳树早已含苞待放。拉萨的地势北高南低,所以气候上呈现南湿北燥的特点。春秋时节的信号,最早显现在南边的生态上。秋季,泛黄的杨树簇拥着河流,清澈如洗的蓝天上飘着浮云,人们在河边投喂着从入寒的藏北迁徙而来的野鸭。除了成群结队的野鸭,河面上还有水鸥、鸳鸯、赤麻鸭。秋寒时候,沐浴节如期而至,人们在河边搭起帐篷,带着做好的菜品和甜茶、酥油茶,一边在阳光下沐浴,一边享受着美食。此时,正值秋收完毕,劳累过后的人们感受着河水沐浴疗愈身心之功效,显得神清气爽。
不知不觉过了几年,我安住在拉萨河边的草木与春秋里,这儿成了我的“瓦尔登湖”。我观察着节气的变化和生态的规律,拉萨河似乎成了一面镜子,照映出心性。我在这儿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也有了无限的灵感创作诗歌与散文。后来随着工作和生活的调整,我又挪窝到了拉萨河西南岸的柳梧。沿着拉萨河,从北边来到南边。从此,我自称为“河南人”。
柳梧新区坐落在哲蚌寺对面的南岸山脚,地势呈三角形。吐蕃时期,噶琼祖拉康就坐落在这儿,至今仍能看到闻名海内外的噶琼石碑。我大学刚毕业时,这儿还是大片的农田和荒地。短短的十几年,柳梧俨然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
不过,多数好的茶馆仍然在对岸的“河北”。我不由得经常往拉萨市区跑,几经品尝与切换,最终落根在一家名为“八富达”的茶馆。八富达茶馆的客人多数是附近的上班族,一大早出门,大家争取在上班之前吃上一碗藏面,喝上几杯甜茶。八富达的前台女孩们热情开朗,一进门点单,就给人舒服自在的感觉。通常,我习惯要一碗藏面、一碟酸萝卜、一小壶甜茶。我将其称之为“一酸一甜一面工程”。寒冬时候,茶馆内开着伞状煤气取暖炉,暖乎乎的,一进门不由得先凑到炉边暖一下手。
八富达茶馆窗明几净,藏式木桌擦拭得锃亮。藏毯靠椅也颇为讲究,龙凤呈祥的传统图案,给人祥和典雅的感受。有时候,邀三五好友来到这儿,谈天说地,饮食聊天,度过一些热热闹闹的时光。多数时候,我仍习惯一个人光顾,背着书包,里面有“现代文房四宝”——电脑、书、文具、移动硬盘。吃完藏面,几杯甜茶下肚,开始环顾周边的人们。跟多数都市青年一样,这里的人们谈论着职场琐事、升迁调动、项目进度、感情八卦。
甜茶馆是拉萨市民生活的缩影,在这儿总能看到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一种聚散与动静之间的世间之道。作为一名“城市游牧人”,每经一次辗转迁徙,人生就有新的开始。从那儿来到这儿,从此处到了彼处。始终不变的是,掀起甜茶馆门帘的那一刻,又回到安静笃定的岁月。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