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舆情 > 正文

数字时代,如何讲好西藏故事?

  • 时间:2023-06-09 23:54:51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在数字时代,西藏故事的传播除了面临跨文化传播的共性问题外,还将面临来自各方面误读和误解的挑战。要顺应数字时代传播环境和特征的变革,讲好西藏故事。

  

▲在西藏林芝市察隅县沙琼村,“网红”迪龙(左)在直播采访科技特派员。新华社发
理性分析形势,厘清数字时代西藏故事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关系和跨文化传播语境之下,西藏故事传播面临“不愿、不想、不能”三道难题。
一是不愿传播真实的西藏。当前国际关系异常复杂多变,西方一些政治势力基于其政治目的不愿放弃“西藏牌”,会有倾向性地选择传播片面的、歪曲的、为其所用的“西藏形象”。

  

  二是不想相信真实的西藏。现阶段外界对西藏认知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或者停留在“人类最后的秘境”想象中,或者是停留在雪域高原艰苦的生活环境和落后的生活状态等“旧貌”。由于刻板印象的存在,一些人不想放弃对所谓“秘境”的猎奇心理,或是审视、对比“落后”“困苦”形象产生的优越感,因此,他们往往不想相信真实的西藏。

  

  三是不能触达真实的西藏。国外民众大多是通过媒体了解西藏,他们看到的西藏可能并不是真实的新西藏,而是借助于媒介镜像和自我选择后形成的感知形象。

  

  整体布局,推进西藏故事的传播,应从机制、资源、内容三方面入手,整体布局,多方联动。

  

  一是从机制入手,整体布局。建立西藏故事对外传播的长效工作机制,各方面要持续关注并投入人力、物力和优势资源,搭建西藏故事对外传播的协同合作体系,从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到区域管理具体举措、再到民间传播有效落地,要从上至下,促使社会各方协同合作、共同推进;设定西藏故事对外传播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有序开展工作;适时推进西藏故事对外传播的动态调整,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传播技术进步和媒介形态演变,传播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保持创新,西藏故事对外传播要不断检视效果,调整传播内容和方式方法。

  

  二是从资源入手,整合力量。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创新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形成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传播生态;鼓励文艺工作者采用文学作品、视听语言等多种形式,讲好西藏故事、传递西藏温度;扶持西藏品牌,让商品承载着新西藏故事走出去,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完成对新西藏形象的感知与认同;从各环节、多细节提升新西藏故事亲身体验者的体验感知,让这些体验者将西藏故事转化成自己的认知,并将这种认知扩散出去,形成口碑效应;发挥西藏人民作为新西藏故事的缔造者和传播者的作用,通过日常生活、衣食住行、节庆活动等,展现西藏人民的品格、精神、信仰,彰显传播的真实性、可信度和感染力。

  

  

▲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演出场景。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供图

  

  三是从内容入手,加强内容供给侧建设。一方面,要注重新西藏故事的存量与流量。内容的存量和流量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关系,存量是流量的基础和储备,流量作为传播出圈的“尖兵”撬动舆论场。应加大内容存量的建设、搜集和整理工作,比如发布白皮书,出版电子书、专业领域相关书籍,开办讲座、论坛等,这些内容是我们对外传播的基础和内容储备库,是最权威最专业的内容存量。这些内容存量也可以转化成小巧灵活的内容流量,如制作成短视频、歌曲、短文、帖子等。这些内容流量的制作除了要有真实内容素材外,更考验我们的创意和“网感”,这些流量往往也更容易“出圈”和引发话题和关注度。

  另一方面,要挖掘西藏故事的价值感。这些价值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引我思考——具有启迪性的内容;让我欢笑——充满欢乐、轻松有趣的内容;予我鼓励——励志的内容;教我新知——知识性的、有用的内容。要确保内容高质量并且有真情实感,能发挥作用、有聚焦能力。

抓住数字时代特征,增强西藏故事的“网感”。数字时代的传播环境和特征发生了颠覆性变革,信息传播要具有“网感”,才能达到传播、互动、分享的效果。具体来说,要利用和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原生化。网络传播的一大特征表现在传播主体的多元性,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西藏故事的对外传播要更多借助网络意见领袖的力量。在传播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于润物细无声中完成西藏故事的传播。

  二是娱乐化。西藏故事的传播不能总是板起严肃的面孔,有时,让人觉得好玩有趣的内容往往会更受欢迎。应主动拥抱互联网,善于使用网民更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讲故事。

  三是游戏化。可以将游戏机制引入传播领域,解决传播和沟通的问题,达到沉浸式的心流体验,实现良性互动。在西藏故事的对外传播中,可以尝试在传播内容中添加一些游戏规则,增强体验感和互动感,让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四是颗粒化。互联网传播不再是一个大众化的传播,而是碎片化乃至颗粒化的传播,人们往往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小圈层中。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播西藏故事时,不仅要生产大家喜闻乐见的内容,更要借助技术和大数据的计算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颗粒化精准传播。

  

  

▲“网红”扎西拉姆(左)把刚揉好的糌粑递给拍摄短视频的丈夫田辉。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

  

  五是场景化。场景化的传播能够弥补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线上搭建体验馆,还原西藏文化、生活、自然风光等场景,借助VR、AR等设备,实现场景体验,拓展深度传播空间。

  (作者系西藏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本文为作者在“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发言摘编)

  


原文链接:http://mw.xizang.gov.cn/xwzx/xzxw/202306/t20230606_3596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