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百色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抓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推动文艺演出送下乡,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等工作,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实施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服务延伸。全市已完成建设县级“三馆”36个、乡镇文化站13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798个。推进非遗生产性技艺助力精准扶贫,打造乐业磨里壮族纺织工作坊,开展壮族纺织工作坊“非遗+扶贫”培训,打造文化旅游+扶贫的创新品牌,被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加强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推进“壮美广西·智慧广电”项目建设,光缆建设总里程达1.8万公里;“广电云”户户用工程建设已完成约15万户,完成建设12个全媒体信息站,完成有线高清交互式机顶盒置换89534户,完成行政村“一村一屏”信息发布系统建设807个,完成乡镇服务站115个,完成乡镇村机房89个,建成10个县(市、区)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体系,完成10个县级平台、72个乡镇平台、1560个村(社区)终端建设。
强化文化育人,激发文旅内生动力。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市、乡(镇)、村(街)实现全覆盖,在边境地区免费提供6套调频广播和10套地面数字电视节目,丰富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实现135个乡镇(街道)、1798个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采取“走出去”学习、“请进来”辅导的服务方式进行文艺辅导、文艺演出和业务指导,举办了流动图书车服务进乡村、非遗体验课程、全民普及音乐教育进校园活动等活动27场次,培训人数达到8000余人次。针对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门类开展免费辅导128场次,涉及群众、师生8万余人次,观众30余万人次。
坚持文旅融合,助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编制《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百色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和《广西百色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等乡村旅游顶层规划,把尊重、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当地各民族文化,将生态保护、民族团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有机融入,以文化旅游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让文旅产业成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重要抓手。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