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资讯 > 正文

崇左市三举措普及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时间:2023-07-09 03:34:46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近年来,崇左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工作,以民族体育精神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全民健身工程、民族体育赛事、民族体育工作交流等工作举措普及推广少数传统民族体育运动,让各民族体育健儿在运动竞技中增加了交流、增进了感情,民族体育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提升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验交流。一是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列入各类各级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在校运会、系级联赛、中小学生运动会等都把顶竹竿、大象拔河、高脚马、板鞋、陀螺、毽球、珍珠球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项目安排到比赛和表演当中去。引导各级各类校园运动会搭建起一个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平台,使各族学生通过竞赛活动锻炼体魄、交流情感、陶冶情操、增进民族情感,增进了他们对民族体育文化的熏陶和了解,推进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和普及。二是通过线上方式加大民族体育项目推广普及。在主流媒体客户端开设“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活动”宣传专题,以线上民族体育健身教学课和线上民族体育项目介绍为主要内容,策划线上民族体育展览馆让全市各族群众有机会参与了解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地区公共体育设施、广西民族体育成果。同时,线上民族健身教学让各族群众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在家里就能够学习参与民族健身操、民族健身舞等健身运动项目,对推广普及民族体育项目和简便易学的科学健身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举办民族体育赛事搭建各民族体育健儿竞技交流舞台。一是举办本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崇左先后举办了四届市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运动会设有陀螺、投绣球、高脚竞速、三人板鞋竞速、射弩(现代弩)等项目。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专门增设了板鞋、绣球、大象拔河等民族体育项目。通过这些赛事,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本市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提高了全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和活动的知名度,也为全市各族运动员提供了同台竞技交流的广阔舞台。二是积极参加全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大型赛事。崇左市成功承办广西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本次比赛有来自全区19个代表团2987名各族运动员同场竞技交流,崇左市代表团参加了花炮、珍珠球等16大项目并斩获17金24银42铜的优异成绩;2022年崇左市组织覆盖了汉、壮、苗、瑶、侗、布依、水、土家、仫佬等9个民族的参赛选手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本市各民族体育健儿与全区各族运动员搭建了交流交融的竞技舞台;2020年崇左市通过成功承办民体杯全国珍珠球比赛,让来自全国各地12支运动队224名各族运动员集结于崇左同场竞技,宣传展示了优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是组织举办驻崇左市高校“红石榴杯”大学生男子珍珠球比赛。崇左市以组织举办驻崇左市高校“红石榴杯”大学生男子珍珠球比赛为契机,大力推广普及满族珍珠球运动,将珍珠球这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带入更多人的视野,为崇左市打造珍珠球运动“全国第一市”奠定基础,让更多各族群众在体育运动中感受珍珠球运动魅力,加深相互了解、增进彼此感情、增强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三、开展民族体育工作交流推动民族体育发展交融互鉴。一是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练员培训班。崇左市组建了打陀螺、板鞋竞速、高脚马、绣球、珍珠球等运动队,通过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练员培训班,组织骨干教练员到兄弟地区取经学习,交流经验,邀请外地有经验的教练员到本市进行教练指导,组织开展业务交流等方式加强对教练员的培训,为民族体育发展交流互鉴创造条件。二是常态化组织召开驻崇左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调研座谈会。常态化召开驻崇左高校分别对本校民族体育项目推广、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经验开展情况进行深入交流研讨,为全市民族体育发展献计献策。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673641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