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资讯 > 正文

五指山下绽放“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 时间:2023-07-09 02:50:42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在五指山城区南圣河两岸,“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两行大字标语非常醒目,时刻鼓舞着五指山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一起,奋力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五指山腹地,境内五指山山脉因峰峦起伏形似五指而得名。五指山市是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这里生活着11.12万各族人民,其中黎族占66.7%、汉族占26.6%、苗族占5.7%,各民族同胞互帮互助、和睦相处。近年来,五指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共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牢牢把握“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瞄准琼崖革命初心悟园、黎苗文化精神家园、底蕴厚重州府故园、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农旅融合富美田园、四季宜居康养乐园“六园”建设目标,推进一批民族特色村寨、一批图书文献和文化研究、一批民族文化项目、一批民族文化产品、一批以黎药苗药为基础的南药康养项目、一批民族文化生态的“六个一批”项目建设,扎实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五指山市人民政府先后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全市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7个、个人2名;获得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12个、个人4名。2021年,被小康杂志社评为“2020中国最具民族风情百佳县市”称号,2022年1月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3年1月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丰富载体,增进各民族交流交融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五指山市毛纳村考察调研,察看黎族特色农产品和黎锦、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对五指山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等工作表示肯定,勉励当地黎族同胞要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抓好传承

  在五指山黎族织锦传习所,这里陈列着种类繁多、色彩斑斓的黎锦工艺品。“你们看,这样叫单面织,这样织是双面织,不同的黎锦要用不同的织法……”,几幅织好的黎锦下面,一列踞腰织机横放,刘香兰正左手投纬引线、右手持木刀打紧,不时放慢动作,向几个学生仔细介绍手法要点。刘香兰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平日里常来传习所教课,“只要大家愿意学,我一定教,不收费,而且只要你认真学,肯定能学会”。有这样的执念,源于刘香兰对黎族优秀文化传承的执着。按照黎族早年的习俗,黎锦传女不传男,但刘香兰第一个带头教儿子、孙子投梭打纬。前不久,7岁的小孙子王程业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幅黎锦作品,刘香兰感到非常欣慰“推动古老黎锦融入现代生活,就得不断培养新人,文化得一代代传承,我会一直教到自己织不动的那天。”如今在五指山市政府的支持下,刘香兰牵头成立了五指山市传统工艺工作站,主要是开展诸如服饰、香包、挂件等黎锦文创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努力把工作站逐步建成一个集产、学、研、培于一体的基地。刘香兰表示“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们美丽的黎锦走入寻常百姓家,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各族同胞的认可”。

  

  

  (刘香兰指导黎锦织染技艺)

  

  近年来,五指山市近年来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非遗传习场馆,广泛开展非遗传承人技艺培训,黎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保护传承水平大幅提高。2009年以来,五指山市被纳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合计23项,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传承人147名,已建立起了20处黎锦苗绣传习场所。大力发展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全市共有非遗工坊10家,织女绣娘169人。深入研究五指山地区黎苗文化,出版了《苗族纺染织绣技艺及服饰制作教程》《黎族纺染织绣技艺及服饰制作教程》《五指山黎族“合亩制”文化遗存研究》《寻找救星——海南少数民族革命斗争史》等一批民族文化书籍,讲述好黎族、苗族的精彩故事。2022年年末,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发文公布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五指山市成功入选。

  

  

  (举办五指山市苗绣培训班)

  

  做好展示

  2023年6月10日,五指山市毛纳村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活动现场既有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非遗展示,又有黎族山栏酒、苗族五色饭、糯米糍粑等非遗美食。活动还带来了黎族共同舞、黎族民歌、海南苗族民歌等精彩歌舞表演,让八方游客零距离领略千年的黎苗文化,窥见文明的传承之路。如今,茅草屋、民族图腾、展示村民生活的壁画……在毛纳村,随处可见黎族元素,黎族文化铸成了村庄的“魂”。

  2023年6月10日,又是一个周六的上午,五指山市2023年第21场“山城好物民俗赶集日”活动如约在大桥底下举行,来自全市7个乡镇的脱贫户和合作社的161户农户参与产品销售,市民游客积极到场参与消费助农,根据不完全统计现场共计消费额24.35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五指山市将民族文化展示与消费助农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常态化举办民族文化公益路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活动融入文化展演节目,让各族群众在开心消费中品味黎族苗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进步自豪感。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五指山市作为海南“黎苗文化中心”,节日当天的欢庆活动精彩纷呈。值得一提的是,从2014年开始,海南“三月三”节增设黎祖祭祀项目,并固定在五指山市黎峒文化园举办,来自全省各市县的黎族同胞和省内外各兄弟民族儿女齐聚一堂共同参加祭祀活动,开展民族文化交流交往。2023年“三月三”节庆期间,五指山市城区和各乡镇错峰举办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比如民族趣味活动、千人共同舞、黎家长桌宴、民族精典歌舞表演、民族文创产品展示等,向来自各方的游客充分展示五指山民族文化魅力,促进各族人民交流交融。黎族共同舞起源于黎族“合亩制”时代,在黎族“合亩制”地区广为流传,是黎族人民庆贺新屋和喜庆日共同跳起的一种舞蹈,反映了人们祈愿,人畜平安,人丁兴旺,五谷丰登,招福进宝,2008年入选海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023年“三月三”期间,五指山市在三月三广场举行千人共同舞活动,广大市民游客参与进来,现场黎苗汉等各族群众同台跳起共同舞活动,歌舞氛围浓厚,气氛热烈,深受群众喜爱,有效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融活动。“第一次参加五指山共同舞民族活动,感觉到很高兴,特别热闹,场面非常宏大”来自山西太原的旅客刘维林兴奋的说。

  

  

  (五指山市开展“三月三”黎祖祭祀活动)

  

  拉动消费

  一方水土成就一方风味。五指山向来以生态旅游闻名,生态山水成就新鲜食材,五指山美食文化十分丰富,有五指山酸汤鱼、不回家的牛、五只脚的猪、会上树的鸡、五指山野菜”、苗族五色饭、五指山大叶红茶,还有更多取自高山、河流和密林的食材制作而成的原生态特色美食,令人回味无穷、念念不忘。邓丽琴是本土苗族妇女,从小对本民族美食制作耳濡目染,能常吃到自家美食,也让更多外族同胞也能广泛品尝苗家风味,成为她的梦想。带着这样的梦想,邓丽琴带领乡亲们成立了海南民族特色美食企业-盘姑娘食品有限公司,精雕细琢“五彩船型粽”。“目前一天生产2000多个粽子,很受市场欢迎,根本不愁销路”,邓丽琴自豪而满足地说。不仅传承了本民族的饮食文化,“盘姑娘”还带动了当地30多民同胞就业增加收入。员工姚婷婷说“我的工作就是负责清洗粽子叶这一块,我在这里就业的话,一天有150块钱的收入”。

  

  

  (苗族姑娘春季采茶)

  

  紧邻五指山市毛纳村的一处观景平台,这里挂牌成立了一家“陶瓷制品制造坊”。这是五指山市黎族民间故事传承人王碧连利用自己的祖屋改造而成的。“很快就能开门迎客了!”,王碧连自豪地告诉大家。作为土生土长的黎族妇女,王碧连一直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自豪,想竭尽全力展示给各民族同胞。在“陶瓷制品制造坊”,王碧连一方面搬来精美的黎陶制品,向游客展示黎陶制造技艺,另一方面积极收集毛纳村的传说和民间故事,将村庄的发展变成导游词,打印成宣传海报贴在祖屋中,向游客们宣讲,“希望游客来到这里,不只看山、看水,还能看到毛纳村黎族儿女走向美好生活的奋斗史”。五指山市坚持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与开发,大力开展黎苗特色文创产品展示、黎苗本土文化表演、黎族长桌宴和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2022年,毛纳村获评海南省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累计接待游客16.52万人次,同比增长400.13%;旅游收入达826.24万元,同比增长400.17%。截至目前,五指山市被命名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其中毛阳镇初保村是我市唯一保存古老原貌特色的黎族村落;被命名为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6个。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毛纳村)

  

  筑巢引凤,营造互帮互助氛围

  现任五指山市林业局局长张圣是在海南上大学、留在五指山工作的湖北人,曾作为五指山市南圣镇黎族贫困户王金妹一家的帮扶责任人,王金妹家的致贫原因是女儿上大学、丈夫王汉荣经常脸色苍白,甚至不能长久站立,家里花钱的地方多但挣钱的人少。越是贫穷越怕去看病,怕知道有病了也没钱医治,干脆装糊涂,王汉荣就是这么个想法和做法。张圣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帮他联系医院,强行带着他去看病,一边给他介绍报销比例缓解他的压力,一边叮嘱他“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必须有个好身体,你倒下了,阿姨和女儿怎么办”。在张圣的帮助和引导下,王汉荣被查出患有肺部积水,并迅速得到很好的治疗,病情逐步好转。王金妹阿姨曾动情地对张圣说“你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比亲人还要亲”!因为张圣的以心换心帮扶,王金妹全家对帮扶责任人这个群体,对党和政府都充满信任和感恩,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2022年王金妹家人均收入达到17000多元,生活过得越来越殷实。

  作为国定贫困县,“十三五”期间五指山市牢牢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举全市、全社会之力实施精准扶贫,来自不同民族的1600多名帮扶责任人、200多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覆盖全市所有村庄,扶贫干部用脚下沾满的泥土,诠释心中沉淀的真情。

  2023年5月,海南省胡大一心脏中心大楼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弥补了海南中部区域无心脏外科手术治疗专业设施和救治能力不足的短板。2022年五指山市引进胡大一等19名院士教授组成专家团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海南省胡大一心脏中心。作为我国心脑血管治疗领域的泰斗级专家,胡大一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看中的就是这里淳朴的民风,这里经济欠发达,黎族苗族同胞很需要良好的医疗服务,我们一定尽己所能”。该中心未来在提供高质量医疗保障的同时,坚持做好少数民族同胞和候鸟人群的“运动+健康”系统干预,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黎苗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国内一线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

  

  

  “我既然选择来这里,就有信心、有责任把这里的黎族苗族孩子们带好”。2016年,48岁的王继民从吉林老家,作为海南省好校长引进计划中的一员来到海南。但是,到学校了解情况后,现实还是给王继民泼了冷水,“学校状况比我想象中还差,课堂吵闹、老师们的状态不好、管理模式乱……”。王继民没有气馁,依然满腔热情,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提出“文化立校,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从行为习惯着手,用一学期的时间规范学生所有的行为习惯。如今,五年时间过去,王继民用情怀和担当赢得了孩子、家长和老师的信任。五指山市第一小学先后荣获了“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国字号荣誉。

  

  

  如今,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闯海人”来到海南学习、工作、生活。在五指山市的各行各业,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同胞与当地黎族苗族同胞一起互帮互助,共建美好家园。

  团结奋斗,携手奔向现代化

  “农活不忙的时候,我们自己没工干的时候,我们就出来打个零工150元一天收入,假如我们连续可以干一个月的话,也有4500元一个月的收入,因为离家近,回来也可以干自己的工,很满意的”。正在五指山明泉种苗养殖专业合作社里打工的李金妹,一边娴熟地给花卉锄草,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五指山明泉种苗养殖专业合作社自2017年成立以来,社员从当时的20名发展到现在的66名,还带动当地342名村民就业。同时,合作社还让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花卉种植,每年可获得土地股金1500/亩、务工收入和利润分红三项收入,截至目前,社员利润分红高达32万元。而合作社负责人是一名当地土生土长的苗族人,也是当地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带动引领下,合作社从单一品种到多种经营,产品和服务盖省内各市县,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2022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到五指山市毛纳村考察调研,黎族村民王柏和一家热情将总书记迎进家里,总书记在手工茶坊参与炒茶劳动,并买下两袋茶叶,勉励他们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在总书记的鼓励下,王柏和夫妇的干劲更足了,他们的茶叶已经供不应求。记者采访前一晚,夫妻二人足足炒了40多斤茶青,都熬出了黑眼圈,他们不仅忙着赶制自家春茶,还帮助其他散户炒茶。如今,闲来无事,王柏和和妻子王菊茹都会泡上浓香的大叶茶,招待远来的客人、经营他们的事业,大叶茶中的“奶蜜香”已经替代了他们过去的“生活苦”。谈起总书记的叮嘱,王柏和展现出采访中少有的激动,“‘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我一定不负总书记所托,带领乡亲们实现‘硕果累累’”!

  五指山市坚持“小而美、小而精”发展定位和“普查、纯种、扩种、增量”八字方针,与海南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大叶种茶基因测序工作,确认了“五指山大叶茶”高茶氨酸、高游离氨基酸,低儿茶素、低咖啡因“两高两低”的独特品种优势,着力将茶叶打造五指山“黄金叶”。截至目前,全市茶叶面积1.08万亩,比2022年末增长9.2%;今年一季度,茶叶产量93.83吨,产值420.28万元,同比均增长12%。

  2022年6月6日是来自五指山大山深处生态核心区的40户黎族同胞集中乔迁新居的大喜日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市生态搬迁第一批搬迁户集中搬迁欢迎仪式在安置房小区篮球场隆重举行。黄朝阳是畅好乡保国村毛庆村民小组生态搬迁户,搬迁之前家庭生活条件困难,他带着妻儿外出务工,全家居无定所,孩子入学也成了大问题。在知晓生态搬迁政策后,他结束了在外漂泊的生活,回村积极配合搬迁工作,最近他的5口之家搬进了120平方米的新房子,大儿子恰逢今年升学高中,在片区规划入学后,顺利考上了五指山中学的高中部,小儿子也实现就近入学,一家人过上幸福红火的日子。2021年以来,五指山市将生态搬迁作为当前融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首要任务,并以“均等”二字为方向,强化搬迁安置点公共服务功能,确保搬迁群众享有同等城市配套、公共服务等城市居民待遇,让他们在城镇获得均等的生存发展机会,公平享受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十三五”时期,五指山市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94亿元,先后实施扶贫项目1800多个,助力全市近6200户23000名贫困黎族苗族同胞实现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贫困发生率从28.2%降至0,2020年2月28日,海南省政府发布公告正式宣布五指山市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攻坚成效年度考核4次获得“好”的等次。 如今,五指山市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市镇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主要河流湖库水质优良率达100%;168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投用,城乡集中供水实现全覆盖;完成211项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气代柴薪”试点项目成功覆盖1263户农村家庭。66项农村公路“六大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完成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59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 途经五指山的中线高速、山海高速2条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五指山的黎族苗族同胞正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2023年4月21日,由五指山市人民政府、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在五指山市成功举办。研讨会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服务乡村振兴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国家战略凝聚各族人民奋斗合力。此次学术研讨会吸引了100余名来自省内外高校、社科组织、图书出版等单位的各界人士参加,集合汇编近100篇论文的学术和实践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了智慧力量。(五指山市民族事务局 王程东)

  

  

  (五指山市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


原文链接:http://smzw.hainan.gov.cn/smzw/zwdt/202306/2f1243edecc7408495eebbe91383a7cc.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