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时评 > 正文

乌兰浩特市:“石榴籽家园”盛开民族团结“幸福花”

  • 时间:2023-07-14 05:16:15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歌曲《祝福祖国》唱出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美好祝愿,《万泉河水》唱出深厚悠长的军民鱼水情,《我们走在大路上》唱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近日,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和平街办事处举办的“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歌咏展演暨“文明邻里节”启动仪式上,辖区各族群众汇聚一堂,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雷动。“这次活动开展得非常好,丰富了我们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和平街红云社区红五月艺术团成员石银高兴地说。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近年来,乌兰浩特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

  “以前小区环境可差了,去年,在社区的带动下,我们换了新物业,环境变好了,物业服务也更贴心了。”天骄街福安社区盖亚花园小区居民洪洋表示,随着“红色物业”的入驻,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盖亚花园小区干净整洁

  

  物业服务关系着千家万户,也关系着社区各族居民的“幸福指数”。乌兰浩特市深入推进“红色物业”标准化、体系化建设,依靠党组织带领党员、发动群众,共同破解物业难题,成立了市级物业服务中心监管、街道物业办指导、国有物业企业兜底的三级工作机构。截至目前,共建成“红色物业”党群服务站64个,成立小区“红色物业”党组织490个,困扰群众多年的物业问题得到了明显改观,社区内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悄然提升。

  踩着音乐节拍,跳起欢快的舞蹈,每个人脸上都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在兴安街富民社区,有一支由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等多个民族队员组成的业余乌兰牧骑舞蹈队,在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社区大家庭更加团结和谐。

  

  红云梨园戏社成员们正在排练

  

  在和平街红云社区红云梨园戏社,成员们正在排练京剧,一首首韵味醇厚的曲目彰显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到社区居民身边。

  

  兴安街幸福社区居民折葫芦庆端午

  

  精神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金钥匙”。组织开展以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等为主要内容的座谈会、联谊会等,讲好民族团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重大纪念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庆祝活动,增进“五个认同”;依托社区舞蹈队、合唱团等团体,开展文艺活动,促进邻里和谐,让社区居民亲如一家……乌兰浩特市以社区为载体,在“润物细无声”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形有感有效做好民族工作。

  都林街腾飞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老律工作站”是社区各族居民讨论大事小情、解决矛盾纠纷的“专属工作室”。曾经,蓝天花园小区物业问题重重,在“老律工作站”的协调下,小区引进了新的物业公司,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我们小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平时邻里关系十分和睦,尤其在这次业主维权的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居民赵女士说,“生活在这样一个团结互助、亲如一家的社区里,感觉很温馨,也很幸福。”

  平坦的水泥路面、整齐的停车泊位……城郊办事处山城路社区居民孙英坦言,在这里居住,幸福指数更高了。“我们小区以前破烂不堪,垃圾乱堆乱放。现在,在互联共建单位乌兰浩特市审计局的帮助下,小区变化很大,铺了水泥地面,开辟了绿化带,我们住得更安心也更舒心了。”

  近年来,乌兰浩特市深化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在各社区广泛开展各族群众“互帮互助”活动,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截至目前,乌兰浩特市成功培树盟级“石榴籽家园”12个、“最美石榴籽家庭”92户,先后有6个模范集体、5个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

  石榴花开籽紧抱,民族团结一家亲。乌兰浩特市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社区治理各环节,积极营造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人际网”和“生活圈”,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社区,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原文链接:http://mw.nmg.gov.cn/xw/msdt/202307/t20230712_234593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