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资讯 > 正文

罗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基层、打基础、惠民生

  • 时间:2023-08-05 23:22:36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夯实基层民族工作力量,打牢创建基层基础,让创建成果惠及各族群众,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夯实基层民族工作力量,健全民族工作体制机制。

  一是拧紧统筹推进“一股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落实民族工作主体责任,成立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门人员充实到创建办,精心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各部门,调动全县各级各部门力量形成“一股绳”合力,统筹谋划抓好创建工作。

  二是织密组织领导“一张网”。不断充实壮大民族工作力量,机构改革后,设置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为县政府组成部门,领导设置由原来的1正2副增加到1正3副,另设二层机构县民语研究中心主任1名(正科级),县民宗局增加行政编制3名,全局总编制15名,排广西前列。另外,全县11个乡镇142个行政村全部配备民族工作专干,乡镇配备2名从事民族工作人员,切实加强民族工作组织领导,健全网格化管理,基层民族工作力量不断壮大。

  三是绘好体制机制“一幅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县委巡察、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精心制定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列出工作清单、责任清单、时序清单,实施挂图作战。

  二、打牢团结基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走深走实。

  一是加强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把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作为常态化工作,全县各级各部门领导带头深入乡镇、机关、村屯宣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全县重要交通沿线、人员密集场所新增设置大型宣传广告牌和永久性标语80多处,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发送民族团结宣传手机短信约30万条。通过各种途径全方位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氛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是实施青少年交流计划,在青少年儿童中积极营造民族团结氛围。依托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载体,结合“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桂在行动”,每年组织各族青少年广泛开展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手拉手、结对子”等交流活动。在移民搬迁安置点建立民族团结快乐“易”站,成立民族团结少先队“晨光”大队。组织100多名青少年开展“石榴花开青春梦”各族青少年同心营活动,通过“轻骑兵”宣讲民族团结故事、共唱一首仫佬族歌、共画一幅民族团结画等形式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5980名红领巾讲解员打卡罗城仫佬族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扎实做好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工作,全县87所中小学校均无差别化招收各族学生,全县1.45万名各族中小学生同校、混班、同食宿,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是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无障碍交往交流。持续推进实施精准培训、经典诵读、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等“三大工程”,全县3—6岁学龄前在园儿童100%会说普通话,92%的专任教师普通话水平等级达标,95%的公务人员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全县普通话普及率从2016年的70%提高至目前的90%。2020年,罗城推普助脱贫的经验做法入选教育部《推普助力脱贫攻坚案例集》,推广普通话的“罗城经验”成为全国典型。

  三、改善民生福祉,增进各民族同胞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充分利用民族政策扶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步伐。实施产业振兴,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六大“富民强县”产业(牛养殖、螺蛳粉原材料、糖料蔗三大“富民产业”和酒水、林木深加工、硅晶新材料三大“强县产业”),全县累计创建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192个,农民合作社610家,家庭农场111家,“仫佬稻香”田园综合体——小长安镇入选2022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并获评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二是促进全县各族同胞共奔致富路。充分用好用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有利政策,加大监测帮扶力度,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持续加强易地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现代化。2022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236.99元,同比增长12.09%。

  三是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全县高等级公路里程达340公里,所有建制村通客车,所有20户以上自然屯通硬化路,实现县域通高速路、乡乡通二级路、屯屯通水泥路的目标。教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级评估认定,新建和改扩建65所义务教育学校,所有学校实现混班混宿。持续优化“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实施中医、仫佬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全面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686062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