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资讯 > 正文

北海市推进建设睦邻友好的和谐社区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时间:2023-08-13 03:31:53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北海秉承“来到北海就是北海人”的交融理念,着力打造“小社区·大团结”的民族融合品牌赋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积极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一)坚持互融亲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厚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政治基础。一是全市城乡社区持续深化“党建+网格+大数据”的社会治理模式,推动民族工作融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以党建促提升,以党建促融合。依托市民驿站、爱心驿站等站点,建立覆盖街区15分钟“党群服务圈”,为各族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如贵兴社区创新打造党总支部和新疆(籍)人员北海市党支部结对联建模式,不断壮大基层党组织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坚力量。支部积极吸纳社区各族流动的党员干部群众,迅速成为了群众的知心人、娘家人,“有困难找党组织”在各族群众中形成共识。二是全市54个城市社区全覆盖创建“红旗小区”,充分发挥小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元素融入小区环境建设,不断深化小区党建与小区服务、小区治理的深度融合,积极营造“党群一家亲,幸福邻里情”的浓厚党建氛围,架起党群“连心桥”,实现党群“零距离”。如黄海路社区打造“邻里守望”品牌,以创建“红旗小区”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推选热心党员组建“邻里守望”志愿者服务队,邻里不同民族之间有困难互相帮助、逢年过节互道祝福、矛盾纠纷和平调解、环境卫生共同监督,在邻里间形成互嵌式发展和融合,构建守望互助的邻里关系。三是构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机制。全市178个单位党组织1.5万多名在职党员回居住地网格报到,转化为志愿服务力量,推动实现各族干部群众参与和谐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共融。如铜鼓里社区打造“红色近邻”品牌,把小区内各领域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小区内部、居民身边的“红邻”功能型党支部。通过组织共建引邻、协商议事聚邻、先锋服务助邻,成为小区居民可以信任、依靠、看齐的“红色近邻”。

  (二)坚持服务惠民,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完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治理体系。一是全市建设标准化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4个,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依托候鸟城市特色,延伸建设“石榴籽”候鸟驿站、市民驿站、爱心驿站、红色旅游驿站等站点,形成“10分钟党群服务圈”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融、共乐。如幸福里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搭建起包括政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理疗室等在内的社区“一站式”养老服务综合体,用一个站点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二是推行“三事通解”,全市93个城乡社区均实现“解忧超市”优化提升,实现服务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访“三事”活动和周末逛“解忧超市”活动,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社区、贴近群众,零距离感知群众冷暖。如茶亭路社区打造红邻议事厅,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把“三事”窗口设立在群众家门口,实行五方议事、五必议,形成邻里有事红邻帮的工作常态。“解忧超市”自运行以来,全市累计收集并受理转办群众“三事”21.83万件,群众满意度98.83%。三是推行网格化治理服务体系。全市城乡社区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到社区治理中,各社区网格员做好少数民族群众信息排查,及时更新“三张图”:户籍来源图、居住分布图、工作地点图,实现了定人、定位、定岗的精准服务管理。如茶亭路社区推行“一啖茶”调解机制,以“8小时外调解”“流动调解”“预约调解”等方式调解辖区案件,矛盾双方群众“啖茶泯恩仇”,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结,真正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

  (三)坚持文化润民,以大宣教格局构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家园。一是全市城乡社区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华文化、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下基层、进社区。如茶亭路社区打造“融入百家”品牌,以带领各族群众创建和谐宜居的文明小区为目标,充分利用辖区各类阵地、文化、人力资源为各民族居民提供娱乐、交流、解难服务,弘扬茶亭路社区古茶亭“乐善好施”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全市城乡社区倾力打造多个“同心文化载体”,成立社区同心文化艺术团,积极发挥同心文化艺术团志愿者文艺特长,创作一批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艺作品循环展演,增进各族群众邻里感情。充分利用中华传统节庆、“壮族三月三”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以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等为切入点,全市近三年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惠民演出2000余场,线上线下形式惠及群众百万人次,让各族文化、习俗交流融合,社区各族群众以文会友,在社区舞台上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台戏、同跳一支舞。如北部湾东社区打造“最美街巷”品牌,建设“同心文化广场”阵地,通过文化熏陶、氛围营造、社区改造,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活动,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凝聚民族团结正能量。三是依托“候鸟”驿站,全市城乡社区常态化举办“候鸟文化节”“候鸟回来宴”系列活动,每年吸引上万名“候鸟”群众参加,增进“候鸟”在北海的归属感。如白虎头社区首创“党建+候鸟驿站”的外来人口党建服务品牌,成立候鸟艺术团和疍家小镇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让“候鸟人群”享受贴心服务,逐步形成“旅游服务+候鸟经济”的产业链模式。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696814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