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古郡自秦汉延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全县36.6万人口中,壮、仫佬、瑶、苗等11个少数民族约27.6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76%。促进各族群众和谐,共融、共享、共进,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尤为重要。
近年来,象州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作为党委政府的核心任务,列入全县十大重点工作,以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契机,全方位营造民族团结氛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特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民生短板持续补齐,绘就了一幅各民族休戚与共、平等相待、和谐发展的精彩画卷。
一、党建引领聚民心,筑牢团结奋进基石
象州县始终将党建引领摆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首要位置,将党建工作与创建工作以及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基层治理等方面工作融合,构筑“民族团结+”“双促双推”的工作模式。成立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书记领航”制度,“一把手”高位推动、“一盘棋”全面统筹。通过将创建工作纳入各乡镇各单位重点任务,建立起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宗部门履职尽责、各单位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推进“少数民族党员争先创优、打造民族产业亮点、培育民族团结工作品牌、树立民族团结工作典型”四大工程,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6个自治区级和16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个自治区级和1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二、人大代表汇民意,凝聚同心发展动力
象州县紧扣人大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职能,创新打造人大代表“石榴红五大员”工作品牌,组织人大代表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调研视察,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汇集群众意见建议,共梳理出7个方面的9个突出问题,提出了16条意见建议,推进政府部门落实民生资金6000万元,实施为民工程200多项。年初,寺村镇人大代表黄文鲜在直播间里用壮汉双语推荐当地特产砂糖桔,引得众粉丝纷纷点赞抢购。去年,该县人大代表陆冰梅在调研时了解到当地砂糖桔销售有困难,便提出加大对民族地区电商人才培育力度的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将此项工作列入重点督办事项,推动有关部门促进民族特产、特色电商发展。去年起,该县网络直播交易额突破3.12亿元,同比增长22%。“仫佬族聚居村木屯村还有一段路没有路灯,群众夜间出门不方便。”“马坪古德壮族村的篮球场老旧,需要翻新。”人大代表的一条条建议汇集起来,督促县政府部门动起来,一条条致富路得以修建,一个个文化场馆得到完善,一件件群众关心的“鸡毛蒜皮”事得到解决——“石榴红”人大代表让各族群众贴心、暖心、称心。
三、传承文化暖民心,唱响共建和谐欢歌
象州县依托壮欢、壮戏、壮剧等58个民族传统文化项目,通过建设民族博物馆及壮欢传承基地、打造民族特色村寨、举办全区壮欢山歌擂台赛等措施,推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相继建成“百里宣传长廊”“象州姑娘”等宣传品牌。2020年以来,该县通过民族文化传承,寓教于乐,共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讲、晚会等活动185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5万多份,在各级媒体及平台刊播相关稿件1450多篇。4月15—16日,2023年全区第九届壮欢山歌擂台赛在象州县举行,来自贵州、湖南及我区各地的壮、瑶、苗、布依、仫佬、毛南等少数民族的近百名山歌爱好者身着民族盛装参赛,上万名当地各族群众到场观看。台上,选手们高亢的歌声、押韵的对唱,引发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台下,群众不时跟着哼唱,原生态的唱腔让人感慨高手在民间……“我们唱着‘壮欢’歌颂美好生活,让老声调换发新光彩,让传统戏唱出时代赞,不仅传承传统文化,也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县“象州姑娘”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队长廖颖晨说。
四、特色产业助发展,增添乡村振兴活力
近年来,在系列激励和保障机制作用下,该县多个特色产业得到良好发展。其中,“三品一标”产品达34个,思高村(古琶茶)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象州大米”“象州沙糖桔”等多个农业特色品牌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认证。此外,通过发展民族特色旅游,2020年以来,该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在来宾市各县(区)中排名第二。与此同时,该县坚持经济发展成果由各族群众共享,将财政收入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18件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办成。截至目前,该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3.8%,学前教育普惠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88.36%、99.1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1444元、1090元,同比增长3.7%、6.9%,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我家种有3亩茶园,今年采摘的茶叶,每公斤可以卖130元。一年下来光茶叶有1万多元的收入。”象州县妙皇乡思高村村民莫庆美说。象州古琶茶种植历史悠久,古琶茶种植已成为当地的一项特色产业。2021年,古琶茶制茶技艺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