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资讯 > 正文

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促成民族团结进步新景象

  • 时间:2023-08-13 02:00:26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通过不断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强化旅游宣传推介,打造旅游文化精品,挖掘长寿文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融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先后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AAA级旅游景区2家、自治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2个、星级旅游饭店9家。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文化、空间、经济等方面全方位互嵌共荣,打破了以往地理边界的限制和民族习惯的差异,逐渐发展形成交融共生的乡村多民族互嵌的居家式康养模式,每年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候鸟人”10余万人次长住巴马居家康养,成为新的巴马人,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成为巴马乃至广西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聚焦文化互嵌,厚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底蕴。通过挖掘巴马民俗文化、红色文化、长寿文化等文化资源,发挥“书香巴马”作用,创作推出一批民族艺术作品。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双创”融合,把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关爱困难群众、捐资助学、政策宣讲、物质帮助、情感引导等有机整合,鼓励引导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一是认同与共享的长寿文化。巴马的孝道文化——敬老习俗(壮族补粮敬老习俗)文化历史悠久,“补粮”相当于一种“精神疗法”,通过“补粮”表达人们对老人添寿的一种美好祝福。2021年,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申报的敬老习俗(壮族补粮敬老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外来人群与当地族群在互动中认同与共享长寿文化,有利于强化敬老习俗与康养旅游相结合,促进各民族文化复兴、再造、创新和共享,推动巴马长寿文化与旅游业的双向互动和深度融合。二是共建共创社区文化。在多民族聚居的区域里,文化认同是民族交融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共享则是民族交融的结果。每逢壮族“三月三”、瑶族祝著节等地方民族节庆,“候鸟人”都积极参与当地举办的一些活动,身着民族盛装,唱山歌、打铜鼓、抛绣球、舞雄狮等,共享彼此的节日文化,使民族传统节庆成为各族群众大联欢、大聚会、大交流、大团结的盛会,展现不同民族文化和谐之美。同时,“候鸟人”也自发成立了足拉同心文化广场志愿者服务队、大榕树合唱团等组织,每年各种节庆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重阳节”志愿者们还邀请当地的老人到足拉同心文化广场足拉歌舞厅,为老人们献上精彩的歌舞表演,同时也准备了特色食物和拜寿红包,为老人们“补粮添寿”等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活动,“候鸟人”和老人们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营造多民族守望相助、交融共生的社区氛围,推进民族文化和旅游康养有机融合,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为民族团结夯实文化根基。

  聚焦空间互嵌,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范围。“十三五”期间,巴马通过强化落实各民族融入城镇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城市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完善城乡医疗、康养、教育、文体、商业等服务设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各族群众生活互嵌交融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为居家康养式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住在一起,居住空间互嵌。居住空间互嵌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必要前提。坡月村作为巴马康养旅游重点村,因发展康养旅游多年,村内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当地生活费用较低,农家旅馆内设有独立的卫生间与厨房,并且配备有厨具、热水器、有线电视、无线网络、公用冰箱和洗衣机等各类设施,基本能满足“候鸟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因此,大多数“候鸟人”选择居住在农家旅馆。当地人一般居住在一层或二层,剩余楼层则租给“候鸟人”,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了居家式康养旅游。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人”与当地人在共同的社区环境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进而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二是玩在一起,公共空间互嵌。“在一起”才会促进互动,互动才会促进交往交流。公共空间是人们进行文化互动、社会交往、思想交流等重要活动场所。为了破解康养旅游产生系列纠纷难题,深化旅游纠纷“大调解”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在候鸟人比较集中的坡月村,先后挂牌成立旅游警务站、旅游诉讼服务站和景区旅游纠纷调解室等,统筹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三官一律”进村屯,推广“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的社会治理模式,加强候鸟人群的管理和关爱,并积极推荐候鸟人优秀代表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候鸟人”参政议政提供了政治舞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巴马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真正融入巴马,做到文化、生活、政治“三融合”。“候鸟人”内部之间的也有序互动。坡月村在旅游旺季时,“候鸟人”人数3万人以上。为了在公共空间里有序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各文体活动团队领队共同协商、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大大减少了彼此间因活动场地问题而引发矛盾。

  聚焦经济互嵌,筑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经济基础。立足民族文化传统、地域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巴马着力构建“四百四带”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个人候鸟人在积极参与健康水产业、长寿食品加工业、文旅康养、数字经济过程中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经济共同体。一是参与产业升级和旅游业发展。发展康养旅游,促进了坡月村产业转型升级,使旅游产业成为拉动坡月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大多数“候鸟人”选择居家式康养旅游,从旅居者变为投资者,从城里人变为村里人,这给他们参与经营当地农家旅馆、餐馆、养生馆、旅游推介等带来良好的机遇,在完成康养意愿的同时,也为自己创业创收提供了便利。如有些“候鸟人”积极参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或投资餐厅、旅馆,或者成立旅行社,组织“候鸟人”到巴马居家康养等。经济互嵌使“候鸟人”与当地壮、汉、瑶等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互利互惠的关系,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新型的模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二是积极参与改善当地的营商环境。广大“候鸟人”在积极参与巴马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成立足拉同心文化广场志愿者服务队,组建“十爱一”助学服务中心等,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参与到疫情防控、清洁乡村、敬老拜寿等工作。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候鸟人”积极响应,捐赠大批防疫物资,自发成立“候鸟人”志愿服务队,参与到摸排、宣传和值班值守等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共同构筑了群防群控、群防群治疫情的坚实防线。同时,“候鸟人”以“十人帮一人,每天捐一元钱”为口号,组建“十爱一”助学服务中心,多年来共资助学生百余人,捐资助学奖学150万元以,构筑了来了就是巴马人、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共同发展的新密关系,为巴马亲商爱商环境注入一股清流,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同时,实现了各民族互嵌共荣的良好局面,成为巴马乃至广西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695977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