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资讯 > 正文

靖西市“三聚焦三增强”赋能非遗传承

  • 时间:2023-08-13 03:35:10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靖西市立足“边”的特点,创新工作载体,围绕“文化固边”“产业兴边”需求,通过优化非遗传承机制、创新发展融合机制、推动非遗融合机制等实现显著提升,有效发挥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引领作用,在南疆国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措并举,聚焦“传承弘扬”,持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力。一是开展“非遗+研学”,发挥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主阵地作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普及和传承,在景区设立绣球、壮锦展示馆,开办技艺培训班等,吸引研学游客参观学习,丰富游客旅行体验。二是推进“非遗+演艺”,以南路壮剧、提线木偶戏、壮族末伦等非遗文化为基础,打造一系列文艺表演精品,拓展文旅推广舞台。三是融合“非遗+节庆”,在节假日开展非遗展演、非遗美食展、非遗摄影图片展、非遗体验专区等活动项目,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目前累计邀请壮锦、末伦、绣球、剪纸、花灯技艺等非遗传承人走进入市区10余所中小学和景区教授手工制作技艺、演出授课,普及非遗保护知识,弘扬传统优秀文化2000余期,吸引2万余人参加。非遗表演演出300余场,实现旅游收入3.1亿元。

  产业激活,聚焦“示范引领”,持续增强非遗创新发展源动力。选任靖西市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广西靖西梁鹏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担任靖西市工商联第三届执委会副执委职务,以统一战线“万人助万企”活动计划助力靖西壮族绣球制作技艺、壮族织锦技艺、靖西壮族酸嘢制作技艺、靖西大果山楂食品传统制作技艺等传承发展。以“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商农互助、文旅融合等方式,发展壮大农村妇女在自己家里“背着娃、绣着花、养着老、护着家”从事绣球制作。目前,靖西市年产绣球50多万个,收入超1000万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建立市、乡(镇)、村、组、户五级传承网络,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2项、自治区级名录26项、市级名录33项、县级名录122项。先后培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区级传承人18人、市级传承人5人、县级传承人7名。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前往首批国家(广西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靖西壮锦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党的二十大专题活动。

  数字赋能,聚焦“文化兴边”,持续增强非遗传播扩面增效。整合靖西市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资源,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筛选绣球、壮锦、供纸制作、花灯习俗等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百色市级33个非遗名录和87个产品的基础数据,建立靖西产品数据库;与16家企业签订产品代销协议,以短视频、直播带货、美图美文等形式在广西区内中检超市、京东、微店等线上线下对靖西特色非遗产品和民俗文化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充分利用本地青年企业家商会会员绣蕴坊新阶层实践创新基地“锦绣靖西·先锋主播”专业优势和影响力,以绣球为主打产品,依托“互联网+非遗+文创”模式,围绕基地、生产、培训、旅游为一体的非遗产品全产业链销售经营服务,在淘宝网开展“市长带货直播”“电商大集”等活动,建设以壮锦、绣球为主题的民间民俗展、非遗展示馆,进而带动当地壮乡“农民画”、提线木偶戏、南路壮剧、末伦、花灯习等文化产业,提升产业综合效能,助力非遗在新媒体平台传播。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695783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