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舆情 > 正文

梅州市实施“四项工程”有形有感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 时间:2023-08-19 21:57:36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梅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目标,突出聚焦“筑基、培育、浸润、致富”四项工程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有形有感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梅州新篇章。

  一、实施宣传引导筑基工程,强化思想引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以校园为阵地架起连心桥。以中小学课堂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主阵地,深入开展“思政课堂”“主题班会”“兴趣课堂”,联动梅县区外国语学校打造华文教育在线直播互动“云课堂”,国内教师与印尼中文老师配合开展《汉语》系列教学,上半年共计授课224节,提升在校学生和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邀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援藏教师陈建聪授课分享援藏工作经历,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同胞的情感,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青少年心中绽放。依托电子屏幕、横幅展板、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媒介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六一”、端午等节日活动契机,精心开展百米画卷、猜谜游戏、书法创作、知识竞赛、故事分享等形式新颖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学习宣传活动,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力度、广度和频度。1-6月,已组织举办各类校园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以公园为依托激发向心力。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发挥公共场所宣传、教育、展示民族团结文化的作用,投入10多万元在梅江区西阳镇打造首个民族团结文化主题公园,利用花坛、空地、休闲广场安装设置含有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栏,形成一条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优化提升社区人居环境,让市民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熏陶。以社区为载体画大同心圆。发挥梅江区小溪唇社区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模范引领作用,通过设立宣传牌、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民族政策法规、电子屏幕播放标语等方式,积极发动在梅各族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文化共享、热心公益等活动,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和谐环境。

  二、实施典型示范培育工程,增强创建实效。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突出典型示范,拓展发展路径,打造民族工作亮点品牌,推动创建工作从无形到有形、从务虚到务实。立足党建引领。全面推行“党建+民族团结”工作机制,通过定向挂钩、对口帮扶、轮值交流、评选诚信商户等方式,引导各民族代表人士积极参与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文明经商、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推动各族群众相互嵌入式融合发展。立足示范带动。发挥嘉应学院、梅江区小溪唇社区等4个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个人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常态化开展各类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全面展示全市民族工作的特色亮点,促进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立足平台搭建。建立健全各民族流动人口矛盾纠纷协调处理机制,针对在梅各民族流动人口无固定场所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培训、反映诉求等问题,创新在平远县挂牌成立全市首个“石榴籽”工作室,并坚持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协商议事、法律服务等活动,探索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各族群众联谊交友活动阵地。自成立以来,已接访各族群众38人次,解决实际问题5条。会同公安等部门主动上门为各民族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公共服务,协助解决好外来民族家庭就学、就业、就医等实际困难。

  三、实施文化建设浸润工程,促进深度交融。深入挖掘梅州唯一少数民族聚居地——丰顺县潭江镇凤坪畲族村的畲族文化特色特质,在传承和践行中擦亮畲族名片,讲好民族文化故事,守护深山里的畲音乡俗。挖掘乡风民俗文化。推出《畲寨茶歌》《亲人到畲寨》《听樵》等系列畲族民族文艺精品,“招兵节”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倾力打造带有“中国畲族故里”字样、畲族凤凰图腾元素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广场,在凤坪村房前屋后批量绘制身着畲族服饰的畲民采茶制茶、唱山歌、跳畲舞等场景,促进各族同居亲如一家、团结和睦,彰显淳朴村风。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新时代校园素质教育相融合、与保护传承优秀畲族文化相融合,推动畲族服饰、舞蹈、美食、音乐等文化特色进校园,编排《我在畲乡等你来》《凤坪茶歌》等畲族舞蹈及畲族茶艺表演,举办“推广普通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宣传活动,厚植校园师生的家国情怀和艺术情操。保护传承语言文化。与中南民族大学、嘉应学院客家文化研究院通力合作,加强对濒危汉语方言畲话的调查研究,在潭江镇凤坪小学开设畲话特色课堂,致力让畲族孩子学好普通话的同时留住乡音,留住集体记忆与民族文化的载体。

  四、实施产业增收致富工程,共享发展成果。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增进少数民族聚居地民生福祉,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基础。打好村寨创建牌,奏响乡村特色曲。找准凤坪畲族村民族文化与全域旅游的契合点,以畲族文化为底蕴、游园摘茶为载体、万亩茶山和古民居民宿为点缀,将畲族文化、茶业产业、特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融合,打造出民居特色突出、民族文化浓郁、民族关系和谐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旅游品牌。持续加大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打造“中国畲族故里”工作力度,推动凤坪畲族村被命名为第一批“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打好基础建设牌,奏响乡村振兴曲。争取中央、省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专项资金700万元,加快推进凤凰山北麓潭江高山茶文化推广中心、文化旅游驿站、民俗文化展示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停车场、绿道村道、村委大楼等基础设施建设,“丰顺县打造中国畲族故里振兴民族乡村”案例被人民日报社评为“中国民生示范工程”奖。打好产业发展牌,奏响乡村富裕曲。立足凤坪畲族村海拔高、生态好的资源禀赋,依托独特制茶工艺和丰富茶叶品种,坚持因地制宜、产乡融合,推动茶叶产业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连片规划打造高山名茶产业带,打造“畲”家原生态茶叶品牌。目前,凤坪全村茶园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干茶42万斤,年产值达5700多万元,人均茶叶收入达6万元,小茶叶托起大产业,已真正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有力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供稿:中共梅州市委统战部;编辑:民族工作二处·陈小春)


原文链接:http://mzzjw.gd.gov.cn/mzzjw/dtyw/zwdt/dfdt/content/post_42357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