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及省委“1310”具体部署,紧贴实际,主动作为,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改革底线前提,通过流转、入股、托管等多种方式,在永和镇石坪村探索农村“三地活化”改革,系统盘活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动能,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一、流转组织化。由镇、村、国企或专业经营机构共同组建平台,把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到村经济合作社,再由村经济合作社统一交给企业开发运营。投资经营团队不直接与村民洽谈及签订协议,避免土地流转后出现遗留问题。即石坪村经济合作社发挥管理、服务、监督和协调作用,从农户手中有偿整合土地资源,然后统一流转租赁给专业运营公司。运营公司采用“ECPO”(工程施工设计+采购+施工+维护)模式,对农村“三块地”进行开发运营,并对现有民宿、壮瑶医药馆等进行策划招商,发展共享民宿、共享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业态,为乡村带来客流、信息流、资金流。目前,已完成进村主干道黑底化改造,全面启动改造30栋旧房民居,建成游客接待中心、乡村咖啡屋、公共餐厅、样板民宿等,完成一批“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梯田花园建设,昔日冷清的小村子瞬间变成远近闻名的“打卡点”。
二、产品文创化。为把石坪村打造成集文化部落、民宿乡宿、壮瑶医药、特色餐饮、休闲运动、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专业运营公司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把建设文创乡村、文创农业作为吸引游客、带旺乡村游的重要突破口。通过设计文创品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农产品进行文创产品开发,打造个性化、有温度的精美产品,丰富消费供给和游客体验,实现乡村“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目前,已完成文化长廊壁画以及瑶族婚礼、壮族铜鼓墙画创作,并利用旧青砖、瓦片、坛罐、原木建设了一批文创围栏,村庄文化气息愈加浓厚,把壮瑶民族特色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设计乡土化。为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和周边城市中高端客户群体,连山致力于打造“5天城市家+2天乡村家”的城乡一体化生活方式。坚持“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有颜值,也要有气质”,在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保存特有的原生态格局、原乡土风貌、原民俗韵味。以“自然慢生活”为主线,结合本地自然人文和生活资源,以盘活石坪村众多闲置旧民居为切入点,对周边田园及环村水系进行整村打造并建设乡村民宿群。全方位优化空间环境,做到旧民居修旧如旧、村道田园古朴纯真,让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当前,参与项目建设的村民和30名本地民宿管家可获得工资性收入,同时也为本村及周边村庄创造了100多个就业岗位。
四、保障集约化。坚持党建引领、高位推动,对农村“三块地”开发利用强化顶层设计、全域统筹,在服务保障方面突出力量集中、资源集约。针对石坪村生产生活用水紧缺、电力供应不足、道路等级不高等生产生活配套问题,由连山自治县委、县政府统筹集中多方有效资源,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解决。例如:县农业农村局将石坪村列入美丽乡村特色村、生态村建设计划,县交通局负责村主干道拓展和黑底化,县水利局负责建设拦水陂和铺设管网等水资源配套工作,县供电局完成项目一期93kW用电增压建设,全力保障项目各方面需求。又例如:县委在石坪村召开农村“三块地”活化利用三级书记专题会议,镇村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让农村党员在项目推进、村民签订协议、杂物清理、宣传发动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回应村民诉求、妥善解决各类问题。目前,规划活化利用的30栋民居和田地已全部签订租赁协议,相关民事问题也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供稿:省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民族工作一处·王国亮)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