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时评 > 正文

【重庆医科大学】坚持“四个三”扎实推进 高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 时间:2023-10-14 15:33:44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重庆医科大学现有少数民族师生近2600人,涉及土家、维吾尔、彝、苗、藏、回、黎、满等20多个民族。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着眼“三到位”、突出“三重点”、依靠“三努力”、发挥“三优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学校多次获得重庆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3年1月,学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相关事迹获中央电视台5月3日特别节目专题报道。

  一、着眼“三到位”,加强民族团结领导

  1989年以来,学校规范配套民族工作体系和稳定科学的组织运转机制,确保“三到位”,为全校及周边区域民族长久团结构筑起无形的“防护盾”。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将民族工作纳入学校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判、检查督导各项工作。二是层级运行机制到位。对上主动与市级部门沟通汇报,取得支持,形成民族工作上下联动机制;对内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预警与危机处理机制等,形成协同联动工作格局;对下扎实搞好动员,激发师生参与积极性,支持配合学校做好民族工作,形成广泛参与局面。三是队伍建设到位。着眼民族团结工作需要,学校先后建立起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队伍、院系领导及辅导员在内的管理队伍、少数民族师生组成的联络员队伍,具体负责组织管理、宣传教育、应急处理、信息反馈等,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力有效推进。

  二、突出“三重点”,深化民族团结教育

  学校不断优化民族团结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迭代升级教育方式,突出教学、渠道、活动“三重点”,推动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常态化开展,做到“学生心中有大爱、教师心中有使命、民族教育有品牌”。一是突出课堂主阵地。坚持把民族团结纳入学生课堂教育内容,课堂教学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政实践有机融入民族团结教育核心内容。二是突出教育途径。每年利用假期组织师生赴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家访少数民族学生,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重点帮扶学业、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每年选派教师参加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班、少数民族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置与危机干预培训班等。三是突出活动主题。结合时事,持续34年不间断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联谊和团结进步主题活动,先后组织“民族团结一家亲 共同战疫心连心”主题分享会,“建党百年·唱民族团结赞歌”、“凝心聚力二十大 民族团结一家亲”少数民族联谊日活动等,深受广大民族师生欢迎。

  三、依靠“三努力”,夯实民族团结基础

  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着眼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推进民族团结强基工程,积极融洽和谐民族关系,不断注入民族团结“强心剂”,让少数民族师生吃下“定心丸”。一是努力引领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学校注重关心关爱少数民族学生,引导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问题,深化对“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情感和理论认同;“一对一”结对帮扶学习基础较差的民族学生,积极培养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入党。二是努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学校重视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建立少数民族同胞人才库,大力提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向上荐才。近年来,先后培养出全国第十届青年委员1人,市政协委员3人;涌现出以免疫学专家金艾顺为代表的一大批少数民族优秀科技领军人物。截至目前,学校有少数民族处(科)级干部31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6人。三是努力做好少数民族师生激励关怀帮扶。学校定期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少数民族教职工,鼓励他们发挥榜样模范作用。补贴和资助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发放返乡路费、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费、临时困难补助。近五年,共资助少数民族学生7502人次、2636万余元,安排勤工助学岗位808人次。此外,1491人次优秀少数民族学生荣获各级奖学金188万余元。

  四、发挥“三优势”,服务民族团结事业

  持续发挥医学高校教育、医疗、人才优势积极援藏援疆,依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做好民族地区对口帮扶,助推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医疗卫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发挥教育资源优势。1995年,学校与四川省凉山卫生学校(下称“凉山卫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帮助凉山卫校按下综合发展“快进键”。28年来,联合培养卫校学生2122人,其中170余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每年接收20余名凉山卫校教师参加短期培训、观摩教学、研讨教材和学术活动,已累计安排160余人次到重医进修;实行“输血”“造血”并举,先后选派178名专家赴大凉山地区实地传帮带,使凉山卫校一跃成为当地医学人才培养摇篮。此外,还于2009年将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挂牌为重庆医科大学非直管附属医院,每年安排学校教授、教管人员前去开展教学指导工作,推动该院提档升级。为帮扶西藏新疆,学校从2005年起招收内地西藏高中班本科生60人、专科生40人;内地新疆高中班本科生259人、专科生30人。2012年,学校新增新疆协作计划,主要招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已累计招收本科生236人,培养西藏、新疆学生规模走在市属高校前列,许多毕业生回疆、藏工作后有效提升了当地医疗卫生水平。二是发挥医疗资源优势。上世纪70年代,学校开始组织医疗专家到昌都市开展巡回医疗活动,至1997年共有3批次31人次专家前往昌都开展医疗帮扶及当地卫校创建工作。2015年,重庆市对口帮扶昌都市后,学校各附属医院通过“以省包院”“以院包科”等模式,积极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近三年,各附属医院派驻长期援藏专家35人、短期柔性援藏专家17人、专项援藏专家17人,带领昌都人民医院开展藏区首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门脉高压门腔静脉分流术、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同时,援建昌都人民医院远程心电会诊平台及下辖4个县的远程超声会诊、教学及质控平台,捐赠医疗设备等价值约544万元。三是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从2000年开始,学校组建了23届博士生医疗服务团,深入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西藏昌都、四川凉山等地开展送医送药服务行动,多次获评全国、重庆市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19年以来,学校积极参与少数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行动,遴选高层次人才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组织大学生社会服务团、科普宣讲团、党外知识分子义诊服务团等,助力民族地区健康中国建设,书写少数民族乡村民族团结进步“重医新篇章”,受到少数民族群众、当地党委、政府好评。

  


原文链接:http://mzzjw.cq.gov.cn/sy_188/qxdt/202309/t20230927_123866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