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监督举报 > 正文

经典常谈丨用知识武装自己

  • 时间:2023-11-05 02:02:23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19世纪的欧洲,曾流行一种“自白书”的问卷游戏,通过其中各项的回答,基本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和爱好。在“您最喜爱的事”一栏中,马克思的回答是“啃书本”。

  在马克思的生命中,读书具有无比重要的地位。他的朋友李卜克内西曾回忆:“学习!学习!这就是他经常向我们大声疾呼的无上命令。他自己就是这方面的榜样。”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成为一个时代思想的高峰,与他坚持不懈学习新知识密不可分。一旦发现知识不足,他就立即仔细地学习研究,阅读大量政治经济学、哲学、法学、历史学和社会学著作。马克思说:“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时,马克思对于一些经济方面的问题不是很了解,他就全身心地研究起政治经济学。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凡是有关经济学的书籍,马克思总要千方百计买来钻研。为了确保精准掌握知识,他曾向恩格斯写信请求资助,要买一本名为《通货史册》的书。信中说:“这本书或许根本就没有我不知道的新内容,但经济学家们既然对它如此重视,而我又只读过它的节引,如果我不将它通读一遍,便不安于对经济学的写作。”正是源于对新知识的渴求与执着学习,马克思最终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

  为了卓有成效地获取知识,马克思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书中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他都加以标记,并做笔记。马克思的笔记本,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好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在笔记的旁边留有空白位置,可以作粗细实线、虚线等各种记号。为了查阅方便,他将笔记编制目录和内容提要,放到固定的位置。从1843年到1847年,马克思写出24本经济学笔记,摘录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大约70个经济学家的著作。

  马克思一生颠沛流离,在许多国家流浪或寓居,但从没有间断读书。从1849年迁居伦敦后,马克思的经济陷入困境,但他依然坚持读书,经常每天上午9点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图书,直到晚上7时回家。数十年如一日的读书,使马克思找到了“无穷的安慰”。

  马克思学习的时候,喜欢讲求方法。他习惯将难读的“硬书”和易读的“软书”结合起来轮流阅读。“硬书”指理论性很强的书,“软书”指文学书,如诗歌、散文、小说等。每当他工作疲倦,在理性的书籍里徜徉过久而需要休息时,便捧起一本诗集,或者是一部小说,走进另一个世界,并以此来舒缓自己疲劳而又绷紧的大脑。

  获取知识是一个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马克思通过阅读,拜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为师,但并不拘泥于他们的著作,而是从实践中检验每个理论,批判地吸收其思想精华。他用黑格尔的革命精神和辩证法的“批判的武器”来克服康德哲学中抽象和具体的对立;继而又发现黑格尔的思想并不能帮他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于是坚决同黑格尔唯心主义决裂,宣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最终他了解了“革命实践活动”的目的,认识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是机械的、片面的、非历史非辩证的,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实现“改变世界”的目的。

  马克思认为,书“是我的奴隶,一定要服从我的意旨”。阅读、思考、验证、创新,体现出他对于追求真理的虔诚态度。他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问题,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马克思从书中得到启示,又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一次次完成了理论创新和自我超越。

  在《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和跋中,马克思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从马克思孜孜以求、探寻真理的历程来看,要强壮自己的筋骨,必须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既要勤学书本知识,又要勤于思考,这也为中国共产党人如何获取知识、提高本领作了方法上的指引。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气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党员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就越要加强知识的学习。我们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切实增强学习本领,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唯有学习,才可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唯有学习,才能解开思想的扣子,迈开实干的步子。(子平)

  


原文链接:http://mzzjw.cq.gov.cn/zslm/zthd/lzwh/202310/t20231030_124887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