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走进那曲市申扎县申扎镇曲布村,周边山坡绿意已褪,远处雪山巍峨。
“来来来,到家里喝点酥油茶。”老阿爸顿巴热情地招呼着记者。
近年来,在申扎镇曲布村牧民特色产品养殖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由以前的1800余元提高至1.8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以前的4.6万余元提升至535万余元,实现了连续十余年的稳步增长。
“我们家今年拿到了4万多元的现金分红,太开心了。”村民嘎玛曲尼在合作社开的茶馆里当厨师:“在茶馆工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厨艺,年底还可以拿到合作社的分红,这样的日子比蜜还甜。”
40岁的嘎平是曲布村村民,一家12口人,以前主要靠出售牲畜挣钱,之后在合作社里就业。他告诉记者:“在政府组织的培训班里,我不仅提升了养殖技术,而且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合作社负责人才旺扎西介绍,近年来,村“两委”积极拓展产业项目,探索形成“党建+”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全村有短期育肥、服装厂、茶馆等实体产业。其中,2022年短期育肥基地实现纯收入22万余元,民族服饰加工厂2022年定做和销售服饰300余件,纯收入达9万余元,成为曲布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村民晋多对此也深有体会。以前家里主要收入靠放牧,转变发生在合作社成立后,他们不花一分钱在合作社里进行了劳力入股、草场入股和牲畜入股。2022年,他家得到了3万余元现金分红和1万余元的实物分红。
合作社是带领农牧民致富的“领头羊”,一头连着农牧民,一头连着大市场。那么,如何更好地搭起这座“过河桥”?
以市场定产业、做好产销对接、提供相关服务——才旺扎西在实践中找到了答案。一家一户闯市场非常难,部分群众缺乏市场意识和市场信息,遇到资金、技术难题也无法解决,合作社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短板”。
专业合作社搭起了村民、市场之间的“富民金桥”,让产业兴旺起来、牧民富了起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