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时评 > 正文

内蒙古包头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谱写建设模范自治区包头篇章

  • 时间:2023-11-25 02:02:47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内蒙古包头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为使命,以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为引领,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包头市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决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办,认真履行民族工作主体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市委书记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谋划部署、把关定向、督导落实,在市委全委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动员大会等各类会议上专题安排部署全市民族工作。发挥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完善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民委委员制度,加强政策研究、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定期调度民族领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旗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一级考核指标,并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监督执纪、政绩考核、党委督查、执法检查、调研视察各领域,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基础。

  二、构建宣传教育体系,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始终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作为长期重大的战略性任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以时代精神赓续优秀传统推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和“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开展分众化宣传教育,实施党员干部示范工程、各族群众强基工程、青少年筑基工程。近三年以来党员干部参加相关培训 40余万人次,实现全市干部学习培训全覆盖。组织全市各级“理论宣讲团” “讲师团” “乌兰牧骑”开展多种类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活动,受众超150万人次。全面加强校园以德育为核心的文化建设,全市大中小学师生同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民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包头

  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包头市作出的“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作为指引包头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不断加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022年以来,积极向上争取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6.29亿元,支持改善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和保障农牧业生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及养护资金2.77亿元、农村牧区饮水保障相关资金1322万元,切实提升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安排义务教育各类专项资金4.16亿元,改善农村牧区办学条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召开“抓发展促民族团结”政银企座谈会,2023年为14家民贸民品企业争取上级贷款贴息资金1593万元,合理安排上级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3753万元,共实施71个项目,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四、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始终坚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五个维度全方位嵌入。认真落实国家“三项计划”,率先建设自治区互嵌式发展试点示范城市,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活动品牌,搭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与防城港市、宜昌市、银川市等10个地市签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联动协作协议》从就业落户、社会保障、就医就学等方面完善各族群众融入城市的政策措施,规范城市民族工作服务管理机制。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承办“携手青春伙伴 共创地球家园”“包头会客厅—2023年中蒙俄友好省市青少年线上交流”活动,开展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西部计划”包头专项行动、“小鹿回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5万多名大中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参与社会实践。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在全市 86个街镇(苏木) 和334个社区(村、嘎查) 建立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创业孵化基地106个,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万余人次。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组织开展马文化主题活动和体育赛事,提升城市美誉度。中国马业协会授予包头市“中国马城” 称号。在国家文化公园和景区提档升级项目中注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原文链接:http://mw.nmg.gov.cn/xw/msdt/202311/t20231115_24107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