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西宁市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作为主题教育实践载体之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建,不断深化主题教育成果。
一、锤炼“奋进心”,不断夯实创建工作基础。健全完善各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责任制,制定印发西宁市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实施方案、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好样板行动工作方案和100项具体工作责任清单。市委主要领导领题开展调查研究,全方位了解掌握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情况,探索推进“五个一”创建实践路径。组成专项调研组,先后赴新疆、河北、云南、西藏等省区实地调研,学习借鉴创建工作经验,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法有效路径。制定《西宁市关于进一步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的意见》《西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条例(草案)》,率先研究制定《西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体系新标准(测评指标)》;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检查暨宗教工作督查反馈意见整改问题,在亮点打造、氛围营造等方面下功夫、务实效。
二、夯实“实干心”,积极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核心课程,在全市中小学使用《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材,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中华传统技艺教育,打造主题文化长廊、宣传阵地470余个。深入开展“宣传月”“创建日”等活动,在新华网客户端、中国民族报、青海日报刊发《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提档升级,努力打造青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高地》等专版,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教育展馆、主题公园。选树2023年“民族团结感动人物”,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全民共创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三、增强“事业心”,激发全社会共建动力。持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发展”品牌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建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有机融合,促进形成上下左右联动互动、全社会共创的创建格局。对获得荣誉满3年的示范单位采取互观互检方式进行复检复验,促进区域间部门间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先后打造28家国家级、省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以及216个市级示范单位和363个县区级示范点,不断推动先进典型示范引领。
四、凝聚“团结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是组织实施“三项计划”。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投入资金255.42万元,组织全市4899名各族青少年赴北京、南京、江苏、东营等地开展交流研学。组织西宁、南京近百名各族青少年学生双向结对、参观学习、联谊交友,促进各族青年交往交流交融。实施互嵌式发展计划。依托东西部协作交流项目,实施抢抓机遇促发展“1+9”系列助企暖企、招商引资提质增效等专项行动,举办各类展会、经贸洽谈会、招商引资会,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扩大与东中部地区双向就业吸纳规模,共投入资金1005万元,累计转移劳动力人数32.8万人次,进一步推动东西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实施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出以“冬游西宁•惠享夏都”为主题的5大板块14项冬春季文旅惠民活动,举办“大美青海•南京西宁文化旅游周”、黄河•河湟文化发展高峰对话等文旅活动,持续加强与中东部地区文化艺术互访交流,带动就业创业。精心策划“5•19中国旅游日”青海分会场主题日活动、“出发吧•西宁”、2023年西宁市乡村文化旅游嘉年华等文化惠民活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累计参与人数1366.88万人,投入资金1000万元。二是扎实开展“十项行动”。全面实施基层组织领头雁能力提升“强基”、各族青少年交流“育苗”、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共富”等10项行动,持续扩大结对交往规模,拓展人员交流渠道,推动各民族“三交”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举办西宁市“双50”重大招商项目推介会等活动,吸引东部地区各族群众来宁就业创业。三是深化拓展“石榴籽家园”建设。打造60家市级、139家县区级社区“石榴籽家园”,深化拓展“石榴籽+文化旅游、乡村产业、人民调解”等9项“石榴籽+”创建活动,推动石榴籽家园品牌向更广领域延伸、更大范围覆盖。
五、奉献“为民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创建依靠群众、创建成果由各族群众共享,8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项目,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城市内涵品质。夯实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寺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寺观教堂”“四进”等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宗教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建立由统战部门牵头,民宗、公安、安全、教育、网信等相关部门参与的风险隐患研判会商协调处置机制,涉民族宗教因素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原文链接:http://mzw.qinghai.gov.cn/index.php/dfdt/36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