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发展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建设。
一、壮大产业促振兴。出台恩施州首部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施〈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办法》,配套制定《全州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建设方案》《关于加强茶叶强州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形成支撑茶产业全方位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建立产业链紧密联结、利益链合理分配的茶产业经营联合组织,以村集体、茶农及市场主体多元协作配合为重点,集中建设茶叶标准化生产厂房,形成集体经营性资产。壮大茶业经营主体,引进中茶集团、省茶集团、正山堂等一批优质茶企,成立恩施硒茶集团、利川红产业集团、恩茶集团、来凤藤茶集团,成功申报国家级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目前,恩施州已形成“恩施硒茶”州域公用“母品牌”,“恩施玉露”“利川红”特色品牌为核心,鹤峰茶、宣恩伍家台贡茶、咸丰唐崖茶、巴东郡贡茶、来凤藤茶等一系列精品富硒茶品牌的品牌体系。截至2023年,恩施州茶园面积180万亩,规模在全国地市级产茶区中位居第四、全省第一,茶产业已成为恩施州第一大富民产业、健康产业和生态产业。恩施州仅茶叶加工企业每年可就地就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万多个,有力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推动民族地区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弘扬文化促交融。着力传承制茶工艺,推进茶文化保护与开发,打造的恩施玉露茶博物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展现非遗技艺传承,集技能与文化培训、茶习俗与茶产品体验为一体,全面展示中国蒸青绿茶及恩施玉露的发展史。建设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基地,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加强传统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定期举办茶叶科技年会、白茶节、硒博会、斗茶和职业技能大赛等系列茶主题活动。在中小学试点开设茶文化特色课程,推动“茶文化进校园”。拍摄茶电影《武陵谣》,创作《一片玉露》《利川红》《硒茶香飘飘》等一批茶文艺作品,编排“六口茶”“硒茶香飘飘”“恩施玉露之歌”等一批茶歌舞,营造出品玉露、喝利川红、唱茶歌、作茶诗、斗茶艺等浓厚的茶文化氛围,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打造恩施枫香坡、宣恩伍家台、咸丰麻柳溪、鹤峰木耳山等为代表的一批茶旅融合示范点和恩施龙马抹茶小镇、恩施硒茶小镇等茶叶特色小镇,开发“芭蕉乡恩施玉露文化产业园”“蓝焙玉露桃花源”“花枝山休闲茶园”等一批茶旅综合体项目,丰富茶旅融合产品供给。目前,恩施州已建成与茶相关的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9个,茶旅线路27条,茶旅融合点39个,茶、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各族群众在茶旅融合过程中交往交流交融。
三、创新科技促发展。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持续加大科研平台建设,成立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工作站等一批科研机构。大力实施茶产业全域绿色化战略,推广“内环式”茶园种植模式、制定全州茶叶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强化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湖北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目前,恩施州茶树良种化率达到85%,成为湖北省第一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在全国率先实现茶树无性系良种工厂化快繁育苗。通过科技赋能,深度开发茶叶衍生产品,延伸茶业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依托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实施开发的茶叶提取物和茶油开发茶口红、茶牙膏以及其他各类茶食品、茶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推动茶产业向食品、医药、保健等领域延伸,茶叶身价翻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