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舆情 > 正文

东兰县三弄瑶族乡:砥砺奋进四十年 绘就民族团结新篇章

  • 时间:2024-10-31 20:39:41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2024年10月29日,东兰县三弄瑶族乡将迎来建乡40周年。三弄瑶族乡位于美丽的红水河西岸,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是东兰县唯一的民族乡。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弄瑶族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宣传教育、公共服务、创建工作等工作重心,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绘就老区民族团结新篇章。

  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一是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该乡深入开展基本国情教育、革命历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进课堂活动。在乡中心小学设有民族文化课堂,配有非遗文化传承教室,并配备皮鼓、铜鼓等民族表演器具,让青少年从小接受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五个认同”。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弄宁瑶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以校地共建基地为载体,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现全覆盖。二是实施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以民族文化为魂,该乡利用“三月三”“祝著节”“重阳节”等传统节庆日举办特色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推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全乡现存传世铜鼓48面,非遗文化传承人8人。三是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方式。以墙为布,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该乡以民族村寨风貌改造为契机,立足民族文化资源,以墙体彩绘为载体,用一幅幅色彩鲜艳、主题鲜明的手绘墙画艺术将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好作风传入千家万户;以鼓传声,组织布努瑶铜鼓舞、猴鼓舞、铜鼓叼敲舞多次参加广西国际民歌节、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并远赴北京、上海、台湾等地演出,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唱响区内外。

  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开展特色群众性活动促“三交”。该乡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抓好文化送万家、戏曲进乡村、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系列文化工程,通过举办趣味游园、广场舞、文艺表演、篮球赛等,让各族群众在参与文化体育活动中,促进各族群众从空间到文化、社会和心理交融。二是加强村寨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投资300万元新建三弄瑶族乡双苏村景观大门、旅游厕所、污水处理池,扩建苏托红军渡广场,建成苏托红军渡红色文化长廊,邓小平和韦拔群三渡红水河事迹成为群众沟通交流的纽带。重大民生工程红水河三弄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瑶乡群众靠渡船赶集的历史,促进了红水河两岸各民族群众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融,成为名副其实的“团结桥”“连心桥”。瑶乡公共服务建设焕然一新。三是做好流动人口就业服务工作。该乡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开展劳动力就业意愿调查和求职登记工作,建立劳动力就业台账,组织群众参加“春风行动”、返岗务工人员“点对点”免费输送等活动,根据就业培训意向和市场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各族群众就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全力落实跨省务工交通补贴、县内稳岗补贴、公益性岗位开发、创业资金扶持等政策,促进劳动力稳岗就业。全方位帮助各族群众稳岗就业增收,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三、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

  一是纵深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2024年,东兰县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三弄瑶族乡作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支撑点,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乡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统筹实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多途径、广覆盖、全方位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力量。二是聚焦民族工作干部培养机制。该乡制定《三弄瑶族乡青年干部培养计划》,将全乡35岁以下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乡村振兴协理员纳入重点培养范围,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为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提供人才保障。同时,用好用活红军渡广场、红色文化广场、弄宁瑶寨等宣传教育阵地,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自觉做民族团结的拥护者、践行者、捍卫者。三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工作水平。该乡坚持用法律法规规范民族工作范围,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利用“拔哥”流动法庭、“一村一法官”“一村一法律顾问”等法律服务机构,搭建“情暖瑶乡·法润民心”矛盾调解平台,开展维护妇女、儿童、防范养老诈骗等“一月一主题”共治共建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一约四会”组织平台,举办民族政策讲堂和党课进瑶寨等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法治宣传教育“双融合、双促进”。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917646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