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民族文化传承,找准建设载体,在推动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为三江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创新载体,示范文化传承。充分发挥“清花绣坊非遗创意工坊”民族文化传承阵地作用,大力支持“名绣娘”、青年人才、非遗文化传承人等专业技能人才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培育“侗美人”“侗乡绣娘”等一批极具三江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三江县侗美人服装文化有限公司自主开发30余款刺绣、蜡染等非遗工艺文创产品。各文创公司以订单的方式加强与村级手工坊联系,年度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200余人。
二、活化载体,带动文化传承。以“二月二侗族大歌节”、“三月三花炮节”、中国(三江)侗族多耶节等民族节庆为媒介,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23年以来,举办民族节庆活动20余场次,参与群众40多万余人。发挥民间艺人的民族文化优势,聘请民间艺人到学校授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三江实验学校、三江中学、三江民高等校把农民画、侗族大歌、侗族芦笙等民族文化“引进来”,丰富民族文化活动形式;联合县文联、团县委等部门开展画农民画、饮民族食、品民族情等研学活动,把学生的民族文化课从学校“请出来”,增强各族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2023年以来,开展文艺展演活动30余次参与师生达6万余人次。
三、活用政策,激发文化发展。聚焦主责主业,加大特色产业发展投入力度,开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集中打造,2022年以来,共投入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0多万元,自治区本级民族发展资金94万元,用于实施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民族特色产业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抢抓政策红利、强化政策宣传推动国家民贸民品贷款贴息政策贯彻落实,助力民贸民品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扩大生产、增强企业竞争力。2023年以来,共申报认定民贸民品企业12家,并为4家民贸民品企业申报获得贷款贴息9.6万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