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委党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党校初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施“铸魂”、“悟道”、“润心”三项工程,有效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宣传三大基地作用,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阵地”。2022年以来,学校先后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模范集体和自治区文明单位三项省级荣誉;获建设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先行市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一、实施“铸魂”工程,建强培根固本“主阵地”“大熔炉”
贯彻“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积极发挥党员干部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大熔炉”作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蕴含的道理学理和哲理根植于党员干部心田,飞入“寻常百姓家”。构建三大系列课程体系。一是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系列课程,10门专题课程较好地满足了基本理论教学需要。二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论系列课程,从学理上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框正学员理论认知。三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系列课程,打造国门课堂、界碑课堂、民族课堂、乡村课堂、企业课堂等,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地方实践故事。2023年,2门课程获广西党员教育“党课开讲了”党课评比一等奖,2门课程获全区社会主义学院教学比赛二、三等奖。构建三大教学平台载体。一是开设“中华文化大讲堂”,常态化邀请文化大家到校开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开设“同心讲坛”,通过同话民族史、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讲一故事等沉浸式、互动式教学环节,讲好中华民族大团结故事。三是挖掘地方特色,开发“海边山民侨”系列特色现场教学基地,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模式。构建三大宣讲模式矩阵。一是构建党校课堂矩阵,理论讲授辅以案例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学员论坛、主题活动等形式,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二是构建三级“网上党校”教学矩阵,扩大宣讲受众,基层反响热烈。三是构建四级联动“理论润边关”宣讲矩阵,推动边境“国门”党校示范带建设,每年“送教下乡”超50场,受众近2万人。
二、实施“悟道”工程,当好思想理论研究生力军
充分发挥党校理论研究优势,建好办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动融入和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动“教研咨一体化”课题研究。围绕构建“五个家园”建设,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强化课题成果向教学、咨政成果转化。主持和参与国家民委《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研究》等各级课题50多项,公开发表《多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禀赋、问题及路径设计》等相关论文20多篇,获评全区社科联系统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获得全区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二等奖。打造“同心视界”学术品牌。加强学术交流合作,与市委统战部共同打造“同心视界”学术交流品牌,每年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交流会,编写“北部湾涛声”论文集,形成校内外理论研究合作大格局。强化“以文辅政”智库功能。紧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一批有防城港市特色、有一定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2023年以来,18篇相关咨政报告获省部级、市厅领导肯定性批示。
三、实施“润心”工程,打造有形有感有效宣教氛围
注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方位融入校园建设中,营造了抬头可见、行走可思、驻足可评的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宣传教育氛围。营造有形宣教场景。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室,集中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展示民族特色乐器、生活器具、民族手工艺品。打造“石榴园”,种植石榴树,让寓意民族团结的石榴籽精神具象化,把景观建设与现场教学基地建设融为一体。建设同心文化长廊,集中展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的经验做法,丰富教学场景。塑造有感宣教模式。通过校园广播每天播报主流新闻和民族歌曲,利用校园宣传栏、LED显示屏传播民族团结理论与政策,建设思想灯塔、领袖嘱托、精神谱系、榜样力量、民族团结等主题连廊、文化小景,增强沉浸式视听体验,把精神滋养贯穿学员在校全过程、各方面。打造有效宣教活动。在“三月三”、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特别推出如五色糯米饭、艾粑等民族特色美食,举办抛绣球、跳竹竿等独具特色的趣味民族运动会,引导学员举办民族团结主题晚会,促进各民族学员的交往交流交融,有效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防城港市委党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引领,围绕“五个家园”建设工作部署,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干部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等工作中,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党校力量。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