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舆情 > 正文

龙胜深挖龙脊梯田品牌资源 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时间:2024-11-08 18:58:41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近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发挥统战优势,深挖龙脊梯田品牌资源,积极发挥龙脊梯田“名片”效能,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龙脊梯田荣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自治区级的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项目试点。龙脊梯田所处的南岭山地,距今6000年至12000年前就出现了原始栽培粳稻,是世界人工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秦汉时期,梯田耕作方式在龙胜已形成。至唐宋,龙胜龙脊梯田得到大规模开发,明清时期基本达到现有规模。龙脊梯田距今至少有23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世界梯田原乡,其雄奇的梯田景观彰显了我国传统农耕文明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智慧。

  完善制度保障,提升统战效能,推动责任落实。出台《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保护条例》《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深入挖掘民族文化、龙脊梯田品牌文化、“三鱼同首”、“打背工”等文化内涵,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高站位构建组织领导构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把旅游促“三交”列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重点内容,成立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建立“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旅游促“三交”工作格局。县委主要领导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细化措施,压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凝聚合力推进。

  示范带动,“一田生五金”,推动民族团结进步。龙脊梯田风景名胜区9个村寨,村民团结一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抱团发展。依托龙脊梯田金字招牌,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做好梯田文章,通过“一田生五金”(梯田流转有租金、梯田入股享股金、梯田务工挣现金、梯田维护得奖金、梯田旅游发薪金)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转变。走出了的旅游发展好路子,实现传统文化与传统产业双双转型升级。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各族群众在旅游中,览中华家园之美、文明之美,结交各族朋友,增进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2023年大寨村分红达725万元,其中农户分红收入最高者达4.39万元。龙脊梯田共有9个村寨参与年终旅游分红超1100万元,全县直接从事旅游行业的有3万多人,间接吃上“旅游饭”的逾10万人。2024年国庆期间龙脊梯田景区接待游客12.15万人次,同比增长24.66%。

  传承发展,促进民族“三交”,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旅游促“三交”是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的过程,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新时代民族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展现了新风貌、提供了新举措。通过旅游活动赋予浓厚的民族文化元素,引导各族群众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增进“五个认同”,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推出了“开耕节”“长发节”“梳秧节”“晒衣节”等多个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和6个常态化民俗演出项目,着力打造“多民族生态博物馆”旅游品牌。通过把民族村寨打造成旅游景点,把民俗风情搬上舞台,把民族服饰和民族工艺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开通了龙胜红色研学培训主题线路一系列的融合升级。近年来,平等镇广南村打造融合民族文化、特色产业的研学基地,广南村接待专家学者1000余人,接待研学游客2万多人次,实现社会经济收益60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各族青年学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接待台湾花莲县参访团、在台广西籍第三代参访团、港澳政协委员参访团、香港童军总会九龙地域参访团、香港广西桂林市同乡联谊会等12批次超过500人次到我县参观考察,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在广大港澳台同胞心中厚植“根、魂、梦”爱国情怀。2024年我县红色研学、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大寨夏季“村晚”线上、线下观看群众超过20.7万人次;在中国新闻网推出民族团结融合的报道《广西龙胜四代同堂五个民族之家的别样年味》报道,浏览量达57.5万,进一步加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增进历史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926672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