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乡家园位于柳江新城区核心区域内,安置着柳江、柳南、鱼峰三个城区12个乡镇23个村的原建档立卡贫困户424户1571人,少数民族同胞有1308人。柳江区积极探索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新治理模式,不断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切实让易地搬迁安置点群众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快速实现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
一、强治理,生活融入更便利。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全面配套供电、供水、通讯、绿化等配套设施工程,新建电动车及汽车充电桩334个,实施小区“雪亮工程”,共安装摄像头63个,并已全部纳入综治中心管理。依托兴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儿童活动中心、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同心文化广场、乡愁馆,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二是加强党建引领。推行“党建引领+综合服务”模式,成立老乡家园党支部和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小事私事”自己办、“集体事情”社区“两委”协调办、“大事政策事”镇党委牵头办的“三事分流”机制,推行“农事城办”,开通“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为各族搬迁群众办事提供“帮办、代办、跟办、上门办”的“四办”服务,解决搬迁群众办事“两头跑”问题。常态化开展助学、助医、助困、助业、助购“五助”帮扶活动,成立“石榴红”志愿服务队,针对“一老一小”群体照顾难问题,开展社区关怀、社区照顾和社区志愿服务,服务群众“关怀到户、精准到人”,让各族群众遇事第一时间有人找、有人帮、有人带。三是完善治理网格。建立了“镇主要领导包点、班子成员包栋、挂点干部包片、社区干部包户”的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引入物业管理,选出小区业主委员会,深化“1+1+N”易地搬迁社区治理体系建设,采取“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劳务输出公司+党员+搬迁户”的党员楼长、单元长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社区划分成10个网格,24名干部担任网格员负责1至13个楼栋,1个楼栋设1名楼栋长,1个单元设2名信息员,形成“网格员+楼栋长+信息员”的队伍联盟,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构建“区域统筹、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二、稳就业,收入水平有保障。完善“家门口”就业体系,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了有培训意愿劳动力每年免费参加就业引导培训1次以上、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每个家庭至少有2人以上稳定就业。组织易地扶贫搬迁户免费参加了保育员、焊工、叉车司机等工种就业培训达530人次。一是通过“扶贫车间加工点+家庭分散加工”等形式,扶持需要照顾老人小孩无法到工厂坐班的劳动力在家门口灵活接单、有活干有钱赚。推进安置小区商铺、“微市场”等开发建设,通过推进安置小区商铺、“微车间”的开发建设,提供就业创业岗位92个,扶持和鼓励搬迁户就近就地创业,努力培育一批“小老板”,实现家庭稳定增收,促进“搬迁户”变“搬迁富”。二是开发公益性岗位推动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共五类110个,110名搬迁群众在社区保洁、治安协管等岗位上实现了就业增收。三是持续做好劳务输出。建立易地搬迁劳动力信息库,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做实“劳动力”和“用工需求”两本台账,在常态化开展就业培训的同时,开展“送岗上门”服务。目前,老乡家园1571人中有脱贫劳动力889人,已实现就业人数851人,就业率95.7%,家庭人均就业人数超2人,易安点群众人均纯收入超过15000元。
二、送文化,生活品质有提升。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期间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切实提高易地搬迁安置点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目前,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余场,共计参与居民1000余人。二是移风易俗,破陋习除陈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宣传,进一步推动各族群众移风易俗从“他治”到“自律”。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着力培养易地搬迁安置点各民族群众文明节俭、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从点滴做起、破除陈规、摒弃陋习,倡导文明新理念,树立和谐社会新风尚。目前共开展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宣传活动及“积分超市”兑换等活动7次,开展卫生整治8次,共计入户宣传300余户,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三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利用“社区+大党委”共建共享组织体系,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齐心协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建设,先后荣获柳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柳州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AAA级广西老年人宜居社区等荣誉称号。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