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横州市以促进文化认同为根本,以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利用为切点,积极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效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上新台阶。
加强民族文化发掘保护,筑牢文化认同之基。一是开展民族文化普查和非遗项目申报。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组和专家小组,对传统民俗、节日、技艺、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和申报。目前,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在册的普查项目共计2830项;共有非遗项目名录66项,其中国家级名录1项(壮族百鸟衣故事),自治区级名录13项(包括云表壮族歌圩、横州市百合茅山舞、百合葛麻村十六炮会等),市级名录15项(包括校椅临江壮歌、六景水上婚礼等),县(市)级名录37项;共有传承人56名,其中,自治区级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8人,县级传承人47人。二是做好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加强传承基地建设,先后建立“百鸟衣”、“壮族歌圩”等传承基地,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搭建平台。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对“壮族歌圩”等进行普查、整理和归档,建立数据库进行数字化保护。三是加强传承人发现培养和使用管理工作。通过举办民族文化培训班、引导传承人加入新联会、在政治安排上给予传承人适当考虑等方式,推动传承人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推进民族文化创新交融,激活文化认同之魂。一是开展民族文化研究和利用工作。近年来横州市文艺团体创作、改编歌舞类节目达270个,小品25个,推动民族文化展现无穷魅力、焕发时代风采。其中《茉莉之乡》、《高原风光美》、《百年到老不分离》等歌曲分别荣获中国民歌精品评选活动金奖、银奖、铜奖;舞蹈《呗哝》荣获自治区群众文化大展演舞蹈类一等奖;大型壮族山歌《百鸟衣》巡演获得各界广泛赞誉。同时,注重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农村风貌改造、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各方面,有效促进经济和社会更好发展。二是加强民族文化展演交融。以“壮族三月三”等重大节庆活动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山歌、舞蹈、体育等民族文化展演交流等活动,年参与人数达20多万人次,促进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互鉴融通,不断丰富和壮大中华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18年以来,邓圩下里黎创建“同心文化园”,不断复原民族文化元素,逢年过节自发形成的壮族歌圩,吸引各地游客几万人次,以民族文化凝聚人心、促进文明、推动产业发展,使邓圩村委由原来的“恶霸村”变成“文明村”。三是推进民族文化教育工作。各中小学校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内容,精选富有民族特色的山歌、舞蹈、绘画、手工等内容进行教育教学,积极开展踢毽子、抛绣球、跳大绳、竹竿舞、滚铁环等充满趣味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厚植文化认同之源。一是依托特色优势打造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横州市茉莉花(茶)生产加工总量占中国的80%、世界的60%,茉莉花(茶)年综合产值达100多亿,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茉莉花都。南宁市充分利用这一特色优势积极推进茉莉花(茶)产业与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鱼生、红陶、编织、饰品、美食等一批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产业应运而生,形成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增加市民的收入,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文化认同。二是鼓励和扶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横州市落实民贸民品企业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目前全市获认定的民贸民品企业6家,茉莉花(茶)、茧丝绸等民贸民品企业在全区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