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透山镇位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西部,是一座依山傍水、城乡一体的美丽小镇。红透山镇满族小学坐落于红透山镇浑河岸边,学校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由所辖的8所村级小学合并而成,现有18个教学班,是一所由汉、满、蒙、回、锡伯等多民族师生组成的学校,少数民族师生占总数的85%以上。多年来,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将教育与学生的学习成长有机结合,通过汇聚多方资源,多种途径,以提高人的核心素养为内容和目的,创造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契合孩子学习的课程,激励师生夯实精神成长基石,让师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终生学习者、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终生践行者。先后荣获省市文明校园、优秀家长学校、德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2016年被命名为“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9年被命名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一、上好第一堂课,让校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地
学校特别注重入学新生的开蒙教育,开学第一天,升的第一面旗帜是五星红旗,上的第一堂课是“我是中国人”,参观的第一个项目是校园中的“同心园”“同心亭”“同心台”“民族团结之和谐发展”“民族传统之崇学尚礼”厅廊、“满族民俗展示馆”“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民族强盛之国防教育”主题展廊,了解各民族同胞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培育学生“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情怀,培育少年强,则中国强的信心和勇气。
二、把握教学重点,让课堂成为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沃土
在遵循国家课程纲要原则性要求的基础上,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主题,采取重组、整合、补充、延伸等方式,多学科覆盖,设置相关拓展课,将不同背景下的中华民族文化元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的和谐统一。
语文主题单元课围绕一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组织开展古文字绘画、整本书阅读、诗词吟诵、课本剧展演、古今人物链接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浸润活动,引导学生触摸传统文化脉搏,提高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数学开放延展课从数学历史、民间工艺、中国建筑、益智游戏等方面,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的数学元素中思接古今,学融中西,品源智慧,增进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学校实施《绘本方案》,各学科在学期备课中挖掘教材的绘本元素,与传统文化资源有机结合,确立每单元重点内容和核心素养落脚点,各学科教材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通过“联系古今读绘本-入情入境演绘本-关注细节议绘本-链接生活续绘本-展示观摩赏绘本”,主题教育的成效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得以凸显。
三、注重实践教育,让主题活动为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践平台
学校的民俗展示馆是比较有特色的校园展馆,“志和轩”是综合文化体育长廊,展示传统游戏解读、游戏器材、棋类设施。学校把相关环境资源变成生动的课堂,成立低、中、高三组共计百余人的解说员团队。小小解说员以通俗简明的方式向全校师生和来访人员介绍满族人民多彩生活,在学习中了解,在演练中提升,知识得到积累,能力意志品格得以长进。
乡村少年宫活动将技艺融合与人格养成相结合,设置了剪纸、舞蹈、合唱、陶艺、书法等十余项社团拓展课程,广泛汲取多民族艺术营养,在技艺培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在身心合一的体验中,学会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在继承中增进自身阳光、积极、向上的艺术品质,陶冶性情,积淀内涵。
陶艺社团是学校的传统项目。学校结合本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利用本土的黄泥带领学生进行创作:从观察作品,研究历史,学习方法,到亲手采土、筛选、泡发,到构思制作,学生彼此独立又相互合作,提升了实践能力,激发了创新与合作意识,增进了审美情趣与文化自信。
民族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教学任务补充开发的校本课,将民族传统体育元素与现代体育教学有机结合,每学期中“六一”“十一”前后学校会隆重组织召开体育趣味运动会,滚铁环、歘嘎拉哈、弓箭、毽球、珍珠球、斗鸡、编花篮、跑马城等民族游戏项目都在赛事当中,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玩乐中了解民族历史,增强身体素质,焕发朝气自信,磨炼意志品格。
四、“手牵手·共成长”,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今年,抚顺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将红透山镇满族小学纳入“手牵手·共成长”行动中,组织音乐、舞蹈、篮球文体名家走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开展了“感党恩、手牵手、共成长”主题活动,师生们通过表演大合唱、篮球操、团体舞蹈等形式,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原省民宗委副主任马剑和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孙桂琴到学校为学生作了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要铭记党恩,懂得奉献,不断努力学习,做雷锋精神的传承人。“手牵手·共成长”行动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有利于学生培养热爱党、热爱人民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强国有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