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百色市以深入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契机,充分利用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民族认同的文化形式助推各族群众移风易俗,逐渐推动改善少数民族群众聚集区婚丧喜大操大办现象,提倡厚养薄葬,丧事俭办的良好风气。
建章立制,弘扬法制精神。推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成立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领导小组,探索出台移风易俗树新风实施意见,严禁公职人员、党员、村组干部大操大办婚丧的有关规定,限定婚姻聘金额度、婚丧事宜规模,督促党员带头践行移风易俗,发挥表率带头作用。各乡(镇)牵头各村组围绕“改陋习、树新风”内容,把法治观念、诚实守信、自力更生、革除陋习的要求融入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反对铺张浪费和婚丧大操大办、人情攀比,抵制封建迷信,培育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引导树立勤俭节约、诚信重礼的文明新风。
强化组织,规范引导。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社会组织的作用,规范引导,例如隆林各族自治县在苗族聚居区中,邀请苗族同胞中有威望的人士担任苗族研究学会发起人和组成人员,支持和引导苗族群众注册成立苗族研究学会,并规范学会章程,有序管理本民族事务。同时邀请苗族地区各村组各家族长者、有威望的民间人士参与村规民约协商,制定当地移风易俗条款。充分发挥市、县两级苗族研究学会成员在各民族群众中的桥梁纽带和示范带头作用,自觉带头践行移风易俗规范,从而引领苗族群众移风易俗。通过德高望重族老的带动,逐步改变“丧葬杀牛”“宰猪还礼”等陋习,杜绝铺张浪费。
搭建平台,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各县区将各民族每年的节庆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大力支持各民族开展民族节庆活动。使原来的各民族的节日变成了各个民族共同参与的节日活动日,各民族群众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节日活动中,形成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融合和氛围,各民族之间的感情越来越融洽。例如隆林县、西林县、田阳区等民宗局和各民族学会共同举办开展“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仡佬族尝新节”“壮族三月三”、“汉族袍汤节”阳圩“民族团结山歌艺术节”、敢壮山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等民族节庆活动,组织各民族学会深入挖掘、继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将孝亲敬老、重诺守信、邻里互助、移风易俗内容等融入节庆活动节目,使其成为民族交流的文化内容之一,利用民族节庆活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相声等方式,大力营造移风易俗氛围,引领群众转变生活方式,树立文明新风。
建设基地,增强文化自信。深入开展民族文化进村屯、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在全市各县区重点建立一批“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之地”“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之家”“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之校”。同时,整合文化旅游部门资源和资金,利用上级每年补助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免费开放经费和传承基地建设经费,引导各民族学会参与全市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和传承基地建设,完善民族博物馆等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项目建设,建设了一批民族特色村寨和民族文化广场,使村级文化平台和民族文化广场成为移风易俗的主阵地。开展民族文化进机关、进村屯、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各族群众民间文艺团体自发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满足各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把广大群众吸引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趣味高尚、充满社会正能量的文化生活当中来,并以此为切入点,把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爱护环境、文明礼貌等民风乡风寓于活动当中,树立良好民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