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筠门岭镇龙头畲族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统战民宗部门正确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工作总目标,全村上下发扬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描绘出全村经济发展、产业振兴、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美丽富裕新画卷。
一、发挥支部堡垒作用,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会昌县委、县政府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县委和镇党委均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派出统战委员和民族工作人员入驻龙头畲族村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村党支部组织指导下成立了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理事会,共同参与组织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乡风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村规民约,完善村民族工作组织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在健全和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机制上呈亮点、见成效。一是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加强了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明确责任分工,强化了干部责任担当,形成了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采取强有力举措,全面兜底实现畲汉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如期脱贫。二是村“两委”班子带头实现创建工作社会化。每月组织动员全村党员、人大代表和妇女组成畲汉民族志愿服务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孝老敬亲服务、河道垃圾清理、开挖水渠水沟等活动。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山更绿、水更清、果更丰、村庄更美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更加深入人心。三是带领村民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疫情期间,全村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共克时艰、众志成城,全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畲汉群众志愿者参与防控共计385人次,设立路口劝导站3个、巡逻队2个、宣传队2个,每个组由党员和畲、汉两族志愿者组成,保证了疫情防控工作取得胜利。为了不耽误生产,村党支部先后组织120人次志愿者帮助缺劳力户解决脐橙管理、水稻种植、中药材种植等用工难问题。既促进了村里的产业发展,带动了群众致富,又增进了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感情,营造了民族村组干部群众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风尚,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四是争取各方力量的支持。认真做好上海普陀区、赣州市委统战部和九二基地办三家对口支援单位的对接衔接工作。该村自2000年以来,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村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和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没有出现县级以上上访等不和谐因素,畲汉两族和睦共处、互帮互助、安居乐业,村庄的治理成效得到了持续有效的巩固。2014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9年被评为江西省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础
该村大力发展产业,提高村民收入,把“让畲汉群众走向共同团结、共同富裕的小康之路”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工作来抓。一是精心做好村庄建设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村“两委”结合该村实际,对2017年至2020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做了规划并组织实施。截至2020年底,共实施22个项目投资1100余万元,实施了两条出口路、危旧土坯房改造、安全饮水、连心桥工程和产业基地发展等民生项目。二是丰富发展特色产业。该村的脐橙产业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因受特有的柑橘类黄龙病影响较大,脐橙树苗大面积死亡,严重影响了村民收入和脱贫攻坚效果。2018年,该村积极引进中药材吴茱萸试种200余亩,2019年新增800余亩,逐渐带动了全村115户畲汉村民种植,现全村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产值200余万元,户均增收0.8万元,为全村产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三是以就业促增收。该村地处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村“两委”积极与相关企业对接,加强对畲汉群众的就业培训,引导畲汉农户到临近的九二氟盐化工基地和汉仙温泉等企业务工,解决了农闲时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群众收入。四是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2017年以来,通过整合光伏扶贫资金及农户自筹资金80余万元,采取党员带头、散户参与的方式,组建了日利果业专业合作社、畲汉子酒厂,发展钢架蔬菜大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通过土地开发、增减挂项目、灾毁果园等多种途径盘活土地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2020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了12万元以上。
三、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该村注重加强各族群众的交流,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注重村民学习教育。该村采取多项措施,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对村民开展了教育,加强引导,周密安排部署,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了目标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平时有跟进、年终有总结。二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成立了乡风文明理事会,并通过召开小组会、户主会及发放宣传单的形式宣传文明乡风,引导村民积极向上、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绿色殡葬、爱护环境,树立文明乡风。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流浪人员、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的管理与服务,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在各族干部群众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再宣传、再教育,牢固树立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进行。做到每月有活动,活动有内容,内容有特色。坚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讲座。四是兴建文体活动场所丰富畲汉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6年以来,该村投资180多万元建成1座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和3个休闲广场,购置了健身器材、图书、桌椅、音响等各种设施,紧紧围绕“团结、发展、和谐”的主题,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孝老食堂等活动阵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科技培训、民族文化演出等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编成了山歌,融入了舞蹈。五是积极开展与周边村的共建共创活动。加强与周边邻村的友好联系,以深化了解、融洽关系、增进团结为目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共创活动,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进行,巩固创建成果,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六是激发正面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年表彰勤劳脱贫、孝老爱亲、文明家庭等典型,引导畲汉群众树立勤劳节俭、自立自强意识,扶智扶志结合,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积极作用,不断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消除“等、靠、要”依赖思想,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民族团结巩固、民族关系和谐。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