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雅儒路小学位于城市中心柳江之滨,诞生于1926年,历史悠久,学风严谨,是一所各民族师生大融合、民族教育特色鲜明的学校。该校从中华传统“儒雅”寻找灵感,将团结融入山歌,将山歌融入团结,秉承育人为本的理念,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通过传儒颂雅,培根铸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欢歌唱响和谐校园。
一、建章立制,唱好“主题曲”
一是加强领导,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作为行动指南,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确定为学校特色品牌来重点打造,成立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对全校教职工从“创建的目标、时间、工作步骤、阵地构建、活动载体、测评指标”等方面进行业务培训,使全校上下对创建工作达成共识。二是加强教师引导,人人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楷模。加强教师学习,深入了解、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教育方面法律法规,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充分体会民族团结进步的重大意义。把民族团结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长期在教师中开展“我为少数民族兄弟办实事”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二、言传身教,唱好“同心曲”
一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实现教学“四落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每学期由政教处指导班主任备课、上课,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和民族基本知识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中。多年来,每单周的班会课设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每周三上午第三节为“传统文化课”,由班主任担任民族团结教育班级辅导员,由政教主任担任总辅导员。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已实现了“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确保民族团结课的质量。二是开展好“五个二”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寓教于乐。利用“民族团结进步课”,丰富民族团结课程内容和形式。即:读二本民族团结的好书,唱二首民族新歌,看二部民族团结的电教片,听二个民族故事,参加二次民族团结活动。“五个二”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融入课堂,进学生头脑。帮助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使学生懂得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和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三进校园”,唱好“团结曲”
在注重发展课堂主渠道的同时,学校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三进校园”民族文化活动,即民族歌曲进校园、民族体育进校园、民族工艺进校园,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学生准确把握民族教育的内涵,营造团结的校园氛围。
一是民族歌曲进校园,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学校实施原生态演唱进校园、进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课程,通过挖掘、修改、整理,将柳州地区濒临失传的原生态健康的山歌、小调、民谣、唱段,在传统的曲调上加以改变,创编成适合青少年演唱的、柳州地区各民族童声原生态演唱歌曲11首,学校课题组加以编排、整理,形成我校音乐校本教材《山歌》。教材形成后,每学期利用音乐课教会学生演唱2首山歌曲调、1首学校自编的山歌,由校长亲自负责开展期末检测。山歌学习,让学生亲近民族歌曲,尊重民族音乐,促进民族情感。二是民族体育进校园,感受民族体育运动的魅力。将民族体育运动引入校园,每年“三月三”学校开展“壮乡三月三 民族体育炫”运动会,极富民族特色的拔河、三人板鞋、抛绣球、跳竹竿、滚铁环、打陀螺、投壶、射箭等传统体育项目和古代游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2019年,积极推广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戏曲操。三是民族工艺进校园,学生充分获得文化体验。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将民族工艺文化在校内推广。学校至今已开设“扎染、陶艺、小鲁班木艺、剪纸、折纸、彩泥”等民族工艺社团,有兴趣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于每周二下午开展。几年来的实践研究,学校通过“外聘、内训”的方式拥有了一批优秀的民族工艺师资,“定时、定点、定人”的活动机制,让学生有机会在校园里就能接触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和工艺,通过现场“听、说、做”的文化体验,从小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他们身边。
四、寓教于乐,唱好“欢乐曲”
一是举办迎新校园民族文化节。学校从2011年起,每逢“元旦”前夕迎来一年一度的校园民族文化节,至今已第10个年头。在欢庆的节日里,师生们身着民族服装,或载歌载舞,或游戏竞技,或绘画雕刻,是全校师生最喜欢也最热闹的民族艺术活动。二是开展“校园歌圩”活动。每年的“校园歌圩”里,各年级将原生态歌曲进行展示,“拉歌”“快闪”“合唱”等形式,赋予了山歌新的内容和形式,让山歌更具时代性。学校还邀请民族艺人到校参与活动,现场展示“迎宾礼”“敬酒礼”,组织学生一起跳“多耶舞”,或进行民族乐器表演、山歌表演和民族知识普及,进一步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学校鼓励学生创作民族艺术作品,所有的学习成品最终都会在此盛会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展出,成为学校文化的一大特色,让学生陶冶情操,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独特魅力。三是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学校鼓励学生和老师围绕每年“中华母亲节”“国庆”瑶族“六月六”晒衣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以及“普法”“校园礼仪”“防疫”“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当年国家发生的大事、喜事创编山歌,涌现了一批批优秀作品。创编山歌,对师生思想道德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的思想素质得以提升,文明礼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诚信友善的思想品质不断形成。质朴无华的山歌,培养了师生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开拓视野,唱好“协奏曲”
长期以来,该校积极挖掘社会民族教育资源,努力发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一是建立红领巾社会实践基地。该校2018年与君武森林公园结为共建单位,建立学校“红领巾社会实践基地”,成为每年秋游的固定活动地点。为师生深入了解广西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族建筑、风土人情、特色饮食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二是开展“我与家长去研学”活动。学校利用各种教育基地、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社会资源,组织家长一同开展好课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并成为课程化、系列化。比如在端午节组织学生和家长到锦桂楼开展“包粽子”活动,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活动机会。三是布置民族团结家庭作业。将“民族团结家庭作业”列为“三月三”和寒暑假实践作业的固定内容。号召家长带领孩子一同开展民族主题实践,积极鼓励校级家长委员会发动班级家长共同发掘“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各班自发开展民俗摄影比赛、学山歌,参加百家宴等实践活动。学生节后向学校提交活动照片、在实践记录表上记录下活动心得。各民族间的友谊延伸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广大师生、家长真正懂得只有在祖国大家庭里,才有我们各个民族的兴盛和发展,才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