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县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喀左县民族文工团)成立于1958年,曾被誉为“红土地上的乌兰牧骑”和“草原上的轻骑兵”。相继创作演出《赛马舞》、大型民族歌剧《纳布琪公主》、民族舞剧《月亮公主》、大型民族歌舞《查干萨日》《新吉勒塞》《天边的故乡》等一批经典的民族节目,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被省民委命名为“辽宁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基地”;2013年被辽宁省蒙古族文化经济促进会授予“民族文化示范基地”称号;2020年,被中央宣传部评为全国第八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几年来,在民族资金的扶持下,该中心先后更新了灯光、音响,添置了民族器乐、服装等,基础设备条件明显改善。长期开展好“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进乡镇”民族文化惠民下乡演出活动,连续9年组织惠民下乡年演出80余场,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到基层,丰富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每年,中心助力开展民族文化+旅游+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参与成吉思汗诞辰纪念日、敖包节、润泽花海风车节、龙凤山艺术节、赏花节、“利州之夏”广场艺术节、秋季采摘节等一系列演出活动,既提升了民族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又让更多的人了解自治县的民族风情。
多年来,喀左县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中心积极践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使命,在蒙古族聚集的乡镇设立马头琴、蒙古族舞蹈子基地12个,率先在全省实行“1+X”基地建设模式,形成由学校、社区、民族特色村寨、社会文艺骨干为对象的子基地网络化格局。中心在东哨蒙古族中心校、县二中、县职教中心、县四高中、龙山社区等地开展马头琴培训,年累计派出辅导教师600余人次、培训群众1000余人,为马头琴、蒙古族舞蹈等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