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舆情 > 正文

坚持主流主导 奋力实现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江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局局长 谭健文

  • 时间:2022-09-19 19:22:34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用“十二个必须”总结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形势下做好江门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李希书记在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作的讲话,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部署贯彻落实要求,为江门进一步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江门市认真学习贯彻好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主流主导,正确把握运用“十二个必须”,精准指导领导工作实践,实现了决策科学、举措得当、效果显著,打开了江门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当前,江门正处于追赶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凝聚起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对于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江门市坚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丰富形式,创新载体,让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江门落地生根。

  掀起学习培训热潮。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及时将学习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列为重要政治任务,迅速开展学习贯彻。市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扎实推动新时代江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教学计划,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市直单位正科长任职培训班、处级干部进修班等开设相关课程,培训180余人次。举办“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答”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共同学习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活动参与人数70646人次,浏览量达110489人次,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掀起舆论宣传热潮。深入挖掘梁启超首提“中华民族”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弘扬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统筹“六宣联动”,用好学习强国、实践站点、融媒中心等平台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深入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场景、华侨文化展馆,增进思想和情感认同。

  掀起文化交融热潮。推动文化互鉴,开展剪纸、文艺表演、服装展示等各类民族文化活动,让不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相互提升。丰富交融载体,建设了一批同心公园、同心亭、同心书屋、同心餐厅,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城市发展、社区建设等内容,使各族人民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创造交融机会,组织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参加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促进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二、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必须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和实践载体,必须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近年来,江门市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载体,既做到全面系统、集成推进,又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先后有2个单位、3名个人被国家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模范个人。

  把着力点聚焦在提质扩面上。增强创建张力,推进创建活动从进学校、机关、社区、企业、乡镇、宗教场所向进医院、社团、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延伸,努力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量质齐升,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增强创建合力,深度挖掘少数民族元素,发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各自领域掌握少数民族群众人数、学历、成分、成就等,提炼亮点、典型,推动符合创建条件的做到“应创尽创”。增强创建动力,工作经费纳入政府年度预算,创建成效纳入基层文明城市测评,有效鼓励带动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提升创建水平。

  把着力点聚焦在宣传推广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最终目标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将创建经验、创建效果宣传出去、深入人心,让各族群众心系民族团结,情系共同繁荣。立足以典型经验激发创建资源,在江门日报、江门发布公众号、各级党政机关宣传栏、电视新闻媒体等平台展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近三年来全市投放信息10000余条,向全社会宣传创建经验,激发创建新动能,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把着力点聚焦在巩固提升上。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创建中巩固、在巩固中提升、在提升中跨越。坚持做好创建工作后半篇文章,定期对创建成功点开展复查“回头看”,及时发现问题,对照创建标准进行整改,确保创建品牌质量不减、成色不掉。对于创建效果较好、完成度较高的单位,列入创建提升单位名单,加大资源投入,久久为功,精心打造,争创高一级示范单位,实现了创建品牌新的提升和质的跨越。

  三、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必须促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建立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环境和社区环境是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在互嵌式社会结构中更好融入城市。江门市现有少数民族13.3万人,活跃在党政、教育、企业、高新技术等多个领域,少数民族群众已经成为江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近年来,江门市大力倡导“来了就是江门人”的城市民族工作理念,积极打造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样本,营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和居住环境,真正让少数民族群众立得住脚、安得下心、圆得了梦。

  打造社区互嵌样板。常态化开展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培训,开设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城市管理知识以及国家通用语言等课程,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充分利用春节、藏历年、开斋节、古尔邦节、三月三歌节等传统节日、民族节庆,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交流联谊活动,让各族群众充分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少数民族和城市居民对彼此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熟悉了解,达到了陶冶情操、融洽感情的效果。

  打造经济互嵌样板。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知识、技能水平不高,环境卫生、经营管理、品牌营销与现代企业运营理念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江门市通过鼓励成立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方式,引导相关产业规范化建设、品牌化管理,既促进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又帮助群众提高收益、稳步发展。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员工融入企业,坚持各族员工共同生产生活,少数民族员工较多的大型企业建立同心圆工作站,服务辐射少数民族群众2000余人,最大限度实现经济互嵌发展。

  打造文化互嵌样板。作为广东省第二大内高班人数承接地,江门市坚持创造优越、团结、一起向未来的生活学习环境,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扎实推进混班混宿混餐工作,增进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往和融合,各民族相依相融。打造“专项—专职—兼职”三个维度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和构建起“辅导员—班主任—内派教师”三级教育管理体系,有力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水平,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机关领导干部、企业、社会公益团体三级帮扶资助体系,助力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实现融情、融通、融心,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四、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必须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法治在我国民族事务治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法治对民族事务治理的保障作用空前增强。近年来,江门市坚持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相融合,扎实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四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少数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基层治理网格化。推动民族宗教网格化管理向纵深推进,选好队伍,精细管理,协同处置,全市构建了“7个市区—73个镇(街)—1322个村(居)—1681名网格员”的四级民族宗教管理网格体系,为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安全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建立覆盖全市的基层民族信息直报点,及时了解基层工作亮点以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决策部署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激活红色细胞能量,积极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到少数民族群众中,关心关注少数民族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增进感情,了解需求,不断夯实服务管理的基层基础。

  服务管理智能化。将民族工作纳入基层服务管理系统,依托市、镇、村三级网络平台,推动涉民族事项“一网融合、一网受理、一网通办”,以数字赋能提升工作效能。坚持网上网下互动,运用QQ、微信等新媒体,全天候全开放了解少数民族社情民意,形成方便、快捷、通畅的服务管理渠道。推广“云沟通”“网交流”,疫情当前,创新工作方法,通过视频走访、电话慰问等方式,确保服务管理不缺位。

  维权保障规范化。依法依规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户籍、经营、就业、就学、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服务,让他们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近三年来,收到并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求助149件、咨询64件,切实为少数民族群众解决了一批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

  共享共治一体化。强化联动治理机制,依托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机制,在信息共享上,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实现了统战部门统筹协调的信息共享机制;在处置涉民族问题上,充分发挥民宗、公安、民政、人社等多部门的优势,实现多部门联合处置,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初始阶段。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社会,大力提倡热爱江门、服务江门、建设江门的家乡情怀,全市成立有少数民族志愿服务队12支,在疫情防控、扶贫济困、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共享共治的动力、活力、红利日益显现。

  


原文链接:http://mzzjw.gd.gov.cn/mzzjw/dtyw/zwdt/dfdt/content/post_40115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