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党的民族工作会议。
今年4月26日,广东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东民族工作、推动我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进行再部署再落实。
当前,我国已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挺进。站在重大历史交汇处和新的征程上,民族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复杂形势,进入到重要的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央及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山市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推动中央及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走深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引领民族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迈上新台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基层民族工作部门扎实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和路线指引。各级党组织务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各级党组织落地生根。
二是坚持构建跨区域协作机制,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以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并赋予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大使命。中山作为珠江口西岸的桥头堡,随着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区位优势凸出。对此,市第十五党代会提出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全面对接学习深圳,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力推动中山从珠三角时代走向大湾区时代、从“渡轮”时代走向大桥时代、从江河时代走向海洋时代。加强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必须深入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紧跟“双区驱动”“多城联动”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时代步伐,切实把握民族工作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区域优势等实际,构建跨区域、跨城市民族工作协作机制,整合资源、汇聚力量,推动中山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构建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常态化、专业化、体系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持续深入推进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巩固创新外来少数民族“中山乡土文化行”等民族工作品牌,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目前,中山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8个。探索嵌入式社区建设新模式,打造各民族群众同居、同乐、同享的幸福新生态,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汇演、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艺活动引入社区、接入村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在大湾区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努力将中山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展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示范窗口。
四是坚持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群众,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中山现有外来少数民族常住人口33.7万人,约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7.6%,涵盖了51个民族族别。一直以来,中山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压实工作责任制,瞄准各族群众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就业务工等“急需难盼”问题,切实为广大少数民族同胞谋办法、出实招、成实事、解难题。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界代表人士积极作用,成立中山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搭建党委、政府联系各族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载体。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法治意识,筑牢安全防护屏障,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依法办事、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发挥伟人故里、著名侨乡的优势,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和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作出中山的担当与贡献。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