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百色的底色,弥漫在红城大地,镌刻进全市各族人民的血脉里。
1929年,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成功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
“从百色起义走出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在发展前期,大多数是右江地区壮、汉、瑶、苗等各族工农子弟。后来这支部队出了20位共和国将军、22位省部级干部,可以说红七军就是民族团结奋斗的典范。”近日,在百色起义纪念馆,一位红领巾讲解员在为观众讲解时说道。
自2011年起,百色起义纪念馆每年举办暑期红领巾讲解员培训班。培训班至今已举办13届,共培训来自百色各地的壮、汉、瑶、苗等各族小学生500多人,成为该馆乃至全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品牌。2021年至今年8月,百色起义纪念馆共接待观众193.6万人次,红领巾讲解员共开展讲解2446批次,累计服务时长1153小时。
“百色起义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孩子们通过讲解,把文物、展品背后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传播给社会公众。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一颗红色的种子,让他们从小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百色起义纪念馆社会宣传教育科副科长梁媛说。近年来,该纪念馆不断完善讲解词,在讲解中融入百色起义时期民族工作的研究成果,突出百色起义所蕴含的民族团结精神内涵,并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寓于各种社会教育活动之中。
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紧密结合的实践,是该市用好红色资源,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拓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构筑各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取得良好成效。
百色红色资源丰富,12个县(市、区)全部被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目前,全市共有收藏和管理革命文物的文博单位14家,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3处。该市不断拓展宣传教育阵地,利用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纪念碑园、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百谷红军村陈列室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同时,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等阵地,打造“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在新华书店、村图书室设置红色读书角,配套征订红色书籍、红色影像资料等,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意识。
该市还进一步建立健全宣教机制,制定《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实施办法》等民族工作相关文件,以百色干部学院红色教育平台和百色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为核心,整合市县党校(行政学院)和全市干教资源,组建红色教育联盟,建立区、市、县三级培训机构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党员干部“四个与共”(即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意识。
为加强国民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融入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实现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覆盖率100%,组织各族青少年走出“课堂”到百色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看一次红色基地、听一堂红色教育课、唱一首红色歌曲“三个一”活动,进一步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增强青少年“五个认同”意识。
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建“百姓宣讲团”“金句热词宣讲团”“文艺宣讲团”等开展“永远跟党走”“感党恩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深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各类民族节庆活动,大力推动建设一批同心文化长廊、同心文化广场、同心文化艺术团队,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等阵地,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下基层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公约等,持续提升各族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确理解。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该市认真组织编排制作壮剧《百色起义》、大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电影《秀美人生》、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动漫《文秀姐姐》和《永远的微笑》音乐电影MV、舞台艺术山歌剧《热血右江魂》、红色音乐题材大型组歌《百色组歌——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舞台艺术情景剧《记忆1929·初心》等一批文艺作品,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送文艺精品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