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法制 > 正文

迪庆州努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标杆

  • 时间:2022-09-19 18:30:52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近年来,迪庆州立足多民族、多文化交汇交融的实际,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折不扣落实党的民族理论方针政策,不断巩固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治等方面的基础,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团结带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智慧和力量,谱写雪域高原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让民族团结进步成为迪庆发展进步最鲜明、最亮丽的底色。

  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建。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迪庆州突出抓基层打基础,积极探索“一个村民小组建立一个党支部”,推进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建,在维稳一线、虫草山上、疫情防控一线组建临时党组织,发挥临时党支部的重要作用,着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严格坚持政治标准,加大在重点群体、薄弱领域发展党员的力度,党员数量持续增加,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党员在全州人口中的占比较大,每10个人中就有1个党员。同时,全面实施“红旗工程”,命名了286个示范乡(村、组),通报表扬了150个“红旗党组织”、300个(名)“红旗党员家庭”和“红旗党员标兵”。

  近年来,迪庆州不断加强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全省先期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教育实践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坚定不移地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各族党员群众形成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共识,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迪庆得到生动实践。

  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迪庆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村)、进学校、进医院、进军营、进寺观教堂、进旅游景区活动,以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撑、宣传教育、载体创新、保障措施的“五个强化”举措,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走深走实,推动创建工作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项目化,形成“人人创建、处处创建”的浓厚社会氛围,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形成共识,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扩面。

  2013年,迪庆州确定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目标,成立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实施了《迪庆州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意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深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行动方案》等10个政策措施文件,为深入开展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与此同时,迪庆州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深化“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主题教育,精心打造迪庆州9月“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品牌,推进民族文化交融互鉴、创新发展,有形、有感、有效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2018年以来,迪庆州级财政投入创建示范州经费1000多万元,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建立了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督查机制,将创建示范州工作纳入全州目标督查考核,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加强日常督促和年度考核,有效提高了各级各部门对创建工作的重视程度,压紧压实创建工作主体责任。2021年1月,迪庆州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深入实施政治引领、长治久安、培元固本、交融促和、示范带动、发展强基、教育引导、能力提升“八大工程”,以“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为标准,编制实施《迪庆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规划(2021—2025年)》,实施43项重点项目,将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8个方面做标杆的工作任务进行实体化、项目化、工程化,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根据全省创建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迪庆州在与西藏、四川、青海3省区6州市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协作机制的基础上,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建立了创建联盟,并鼓励支持县(市)为主体,与毗邻有关县(市)建立了“滇西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圈”等协作机制,逐步构建了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共享的大格局。

  

  

  

  

  


原文链接:http://mzzj.yn.gov.cn/gzdt/dfdt/202209/t20220914_771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