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团体 > 正文

海东市着力做好民族团结进步“融”字大文章

  • 时间:2022-09-19 18:48:18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近年来,海东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全力打造青藏高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高地为目标引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深度融合发展,激发了各族群众参与民族团结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走出了一条具有海东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新路子。

  

一、把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党的建设。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政治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履行民族团结进步生命线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从政治高度、全局视野认识和把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保持思想认识不松,工作力度不减,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为全市“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内部巡察、政绩考核,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落地见效;建立了“精准施策、精耕细作、上下联动、全域创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目前,海东市已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个,六县区实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全覆盖;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7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5个。

  

二、把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宣传教育大格局。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工作的实施方案》,统筹优化各类宣传教育资源,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会组织,构建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常态机制和“大宣教”格局。在机关干部中深入开展“深学细悟”行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学习内容中,纳入到党组织的“三会一课”、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和主题教育活动中,定期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研讨活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充分发挥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把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培训计划、课程安排;充分利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资源,积极组织各级干部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点等开展现场教学、考察交流,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始终把学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全面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广泛开展“同读一本课外书,同讲一个爱国故事,同学一个新本领”的“三同”行动,让每个孩子的思想深处种下爱祖国、感党恩的种子;在宗教界广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每年举办“藏传佛教论坛”“阿訇论坛”及爱国爱教思想座谈会,不断深化各民族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基于海东群众在全国270个大中城市从事经营拉面店的特殊市情,每年组织宣讲组开展政策法规宣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拉面经营者守法立德、诚信经营,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服务当地群众。

  

三、把民族团结进步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纳入全市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谋划,共同推进。“十三五”以来,海东市经济总量年均增长7.5%,高于青海省1.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1%,高于全省3.2个百分点。海东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6元,年均增长8.7%。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巩固,粮食生产稳定保持在72万吨以上,占全省粮食总产量比重超过40%。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新轻优”产业发展方向日趋成熟,金属冶炼、建筑材料、水力发电、农副加工四大传统产业逐步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四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青稞酒、拉面、青绣、富硒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动能更加强劲,河湟文化保护传承迈出坚实步伐。“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醉美海东”走进央视、走向全国,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得到全面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

  

四、把民族团结进步融入民生保障体系。坚持每年将80%以上的财力投入到民生领域,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等教育项目,“两免一补”、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等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和医保基金风险防控走在全省前列;全面落实“保就业”措施,拉面人成为海东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对外宣传的“金名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拉面经济”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作为首条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在全省率先实施脱贫攻坚政策机制,6县区全部摘帽,市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市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五、把民族团结进步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建设”行动,以“两山理论”的发展理念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融双促;紧紧围绕绿色海东“333”全域生态振兴工程,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进程,扩大森林面积,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努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改善人居环境,为海东打造成青海省副中心城市、兰西经济区重要节点和高原生态宜居城市提供基础保障;全面启动祁连山南麓海东片区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持续推进全域国土绿化,实施湟水河“三峡”十大绿化工程、三北防护林、规模化林场建设等造林工程;持续实施各族群众、宗教人士共同参与的春秋两季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擦亮了海东植树造林“大会战”金名片;持续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全力推进“厕所革命”,美化了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民族和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六、把民族团结进步融入社会治理。我市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中,进一步释放治理效能,形成“团结促稳定,稳定促治理,治理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创新“民族团结进步+互联网+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加快人工智能、法律咨询、志愿服务等技术与“雪亮工程”的深度融合;坚持以“党建引领创建,以创建促进党建”的理念,打造12个社区“石榴籽家园”,形成了各方力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齐心助力社区党群服务的社区“石榴籽”效应;建立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难家庭、大病残疾等特殊群体数据库,收集整理、统计汇总和分析研判,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目标清楚、指标清楚,及时预测预警预防矛盾风险隐患,推动治理精细化;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应急突处能力”体系,健全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常态化做好各类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不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社会治理风险防控服务管理水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平安海东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民族团结和谐局面更加巩固。七、把民族团结进步融入文化旅游发展。海东市深入挖掘厚重的河湟文化历史,整合文化资源,探索现实路径,运用“文化浸润+”模式,推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清发展思路,以“大文化、大规划、大产业”的思维,谋划河湟文化发展,编制《国家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海东市国家级文物保护示范区建设规划》《海东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搭建河湟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平台,组建河湟文化研究会,举办河湟文化论坛,建设河湟文化博物馆,全面推进河湟文化系统研究与发展,建立最全面、最权威的河湟文化资源谱系,为河湟文化发展提供路径;持续高质量、高水平举办河湟丝路花儿艺术节、河湟国际民间射箭邀请赛、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第七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海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和乐都瞿昙寺花儿会、互助丹麻花儿会、民和桃花节、化隆杏花节等民间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形式广泛传播民族团结理念,构筑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青海统战
原文链接:http://mzw.qinghai.gov.cn/index.php/dfdt/23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