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清乾隆年间《群书治要》刻本。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古籍平台)
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智。必求贤师而事之,择贤友而友之。
——《群书治要》卷三十八《孙卿子》
《群书治要》中包含着许多为人处世的经验智慧,在今天依然适用。在如何交友的问题上,《群书治要》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在《孙卿子》也就是《荀子》中,有一段话讲得特别好:“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智。必求贤师而事之,择贤友而友之。”虽然一个人他的本质不错,本质是美善的,心智也非常聪慧,但他也一定要求贤师去学习,选择贤友来交往,这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人,一生的道业、学业、事业能不能成就,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看他选择什么样的老师以及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如果遇到的是真正贤明的老师并且向他学习,那么每天听到的是什么呢?那都是尧、舜、禹、汤古圣先贤的道理。
我们知道孔子的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学习的都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道理。“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最钦佩的人就是这些古圣先贤。
如果我们和一个贤德的人交往,我们每一天所听到的都是圣贤的教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如果你得到好的朋友并和他交往,你所见到的会是什么样的行为呢?全都是忠诚、信实、恭敬、礼让的品行。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每一天在仁义方面都有进步,但是自己却不知不觉,这是个潜移默化的结果。
“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身且加于刑戮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相反,如果所结交的都是不善之人,所听的都是欺骗的、巧诈的、虚伪的言行,所看到的都是邪污的、卑下的、放荡的、邪曲不正的、自私自利的行为,自己将会身陷不利还不自知,这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群书治要》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楚国有一个人,据说很会看相,很多人都让他看过,看得都很准。楚庄王知道了这件事,很好奇,就把这个人请来问他:“我听说您很会看相,而且看得很准,有没有这回事呢?”这个人回答说,我并不是会给人看相,我只不过是会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而已。如果我所看的这个人,他所结交的朋友个个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淳厚善良、行为谨慎、畏惧法律,这样的人,他的家庭会一天比一天更兴旺,他做人也会一天比一天做得好。这样的人被称为“吉人”,吉祥的人。
在这个故事中,这个看相的人,只是观察了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能够判断出他的前途命运如何。这告诉我们,亲近仁者,亲近有仁德的朋友,对我们自己人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近年来,一些落马贪官的忏悔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就是“交友不慎”。有些官员就是因为择友不慎,在人生之路上付出了惨重代价,由此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
正因为如此,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线。即使是清官,在交友方面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朋友的影响潜移默化、至为深远。《群书治要·墨子》记载的一则故事,说明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墨子见了染丝的人之后感叹地说:“洁白的丝放进青色的颜料里进行洗染就变成青色,放进黄色的颜料里进行洗染就变成黄色。如果投入的颜料变化,那么所洗染成的丝的颜色也跟着发生变化;丝放进五种不同颜色的颜料里,它就变成五种不同的颜色。所以,对于所浸染的人、事、物,不能不谨慎啊!”
《群书治要·孔子家语》中还记载了孔子的一个典故。有一次,孔子说:“我过世之后,子夏的德行会一天比一天增进,但是子贡的德行却一天比一天减损。”曾子听了之后很奇怪,就问道:“夫子,您为什么这样说呢?凭什么判断出来他们的德行会增进或者减损呢?”孔子回答说:“子夏这个人他有一个特点,他喜欢与比自己贤德的人相处,喜欢和比自己更有道德、更有学问的人相处。而子贡却恰恰相反,他喜欢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别人称赞他有道德、有学问,可能他就感觉很好。”所以,孔子后面又说了一句话,“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
后边孔子还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成为一句名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与善良的人交往,就如同走进了一个种满芝兰的房屋,刚进来的时候感觉到很香。但是,你在这个屋子里待久了,不知不觉就闻不到这个香味了,与它同化了。我们去一个卖鲍鱼的铺子,刚走进去的时候,感觉到腥臭难闻。但是,在那里待上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没有那么明显的感受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也与之同化了,还不知不觉。
这些都告诉我们,谨慎地结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曾有职务犯罪人员,在狱中这样自白:“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人际关系、朋友交往看似是小事,实为关键。好的朋友,不会带你步入误区,而不好的朋友,从一开始就注定在坏的方面影响你,诱发你人性中罪恶的一面,使你意志消沉,甚至沦为罪犯。”这一段迟来的忏悔,道出了人生交友的真谛。领导干部面对财色名利时,一旦遇到恶友的引诱,很容易利令智昏、欲令智迷,陷入欲望的泥淖而不能自拔,使得人生也走上不归之路。反之,亲近仁德的善友,对我们的德行、道业的提升都会非常有帮助。
古人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鉴于此,年轻人务必要“亲君子,远小人”,选择结交对自己德行提升有帮助的朋友,正如古人所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好的朋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自己提升境界,走向幸福的人生。(刘余莉)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