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田东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乡村振兴,结合“万企兴万村”行动,以“产业、项目、善治”三带动,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团结进步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
一、以产业带动乡村发展,铸牢民族团结进步之基。鼓励各族群众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引领各族群众奔小康,铸牢各民族团结进步稳固的民生基础。加快构建“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经营主体强、路径模式新”的乡村产业体系,结合“万企兴万村”行动,全县68家民营企业及商会重新与63个脱贫村及县乡村振兴重点村建立“村企”结对共建“一对一”帮扶机制,创新共建机制、合作经营模式、带动体系,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水果、蔬菜、糖料蔗、畜禽等产业资源,优化乡村产业发展布局,落实县级产业“5+2”、村级产业“3+1”奖补项目,通过壮大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建成区市县乡村五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57个,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其中,主导产业芒果种植面积35.16万亩,辐射带动108个行政村15545户农户5.44万余人,解决3万多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人均芒果年纯收入达7720元。加快农业龙头民营企业项目建设,大力促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全县共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892家,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88家,累计带动约2万户农户发展产业。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城镇振兴、文化振兴,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家,国家级旅游景区3家,从事网络营销商家3000多家,为农户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实现增收致富。
二、以项目带动乡村建设,描绘民族团结进步之貌。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铸牢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环境“面貌”。聚焦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等领域,制定年度衔接资金项目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少数民族资金项目编报工作,按照资金使用范围要求,严格项目入库程序。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形式对实施项目进行督查指导,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建设进度及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等情况,强化协调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助力项目提速建设。今年,投入中央和自治区(提前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625亿元实施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96个。目前开工实施的衔接资金乡村振兴项目17个。其中,2022年中央下达田东县第一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14万元,实施项目6个,目前开工率100%。中央下达田东县第二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0万元,实施项目2个,目前开工率100%。
三、以善治带动乡村治理,书写民族团结进步之好。建立完善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有效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现代化,铸牢民族团结进步好风气。加强农村基层党建,通过党组织指导,组建村民理事会,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民主运行机制,构建由党组织牵头,村民理事会商定,村组干党员乡贤带头,广大群众参与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县10个乡镇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和172个村(社区)“三官一律”全覆盖,为各族群众提供“零距离”“一站式”便捷高效服务,全力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今年以来,村(社区)法律顾问化解矛盾纠纷10件,解答法律咨询160多次,代理法律援助案件2件,开展合同起草、修改32件;培育“法律明白人”172人,推选出“一屯一法律明白人”1900人,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加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进村屯”品牌活动,依托“同心文化”载体,结合节假日契机,开展丰富多彩文艺活动。组织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邻里守望”、“文明芒乡”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签订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承诺书,开展“星级文明户”“民族团结示范户”评比活动,推动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规范实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议事和决策机制,着力推行“一约四会”和“一事一议”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动、服务群众联心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加强乡镇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全县10个乡镇、170个村(社区)已接通使用电子政务外网,并完成镇村级综治视联网平台建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