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法制 > 正文

普洱市文化“软实力”引领普洱形象频频“出圈”

  • 时间:2022-09-22 21:27:06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市利用文艺创作的强大内生动力,将文化事业作为带动普洱文旅推广的“颜值门面”,架起面向内、外两个市场的桥梁,与20多个省内外艺术院团建立合作关系,普洱文化艺术作品亮相加拿大、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坦桑尼亚等10多个国家和北京、上海等40多个大中城市,以文化“破圈”的方式,促进文化旅游对外交流合作全面拓展,彰显普洱本土文化品牌的独特魅力。

  普洱市以文化为媒,将“普洱文化现象”转化为“普洱印象”,全市创作了舞台艺术作品1000余个,书法、美术、摄影作品1000余幅,脱贫攻坚报告剧《宾弄赛嗨》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培训班举办期间震撼登场;原创话剧《农民院士》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节目;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进京展演并在学习强国App等平台展播。

  普洱文旅根植于浓厚的“边地”文化氛围,把群众文化作为激发民间艺术创作灵感的内生动力,建立完善了门类齐全的市、县、乡、村四级文化网络,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经过多年打造,“开心广场·和谐文化”月月演成为本土惠民品牌活动,入选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十年来,全市2331支农村业余文艺表演队为群众演出10000余场(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永远不走的宣传队”。

  非遗工坊、非遗旅游、非遗客厅等普洱特色化非遗项目成为普洱文旅融合“新名片”,老达保村、班利村等传统村落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新生”。普洱市立足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少数民族非遗项目传承保护为抓手,打造了一批民族文化创作基地,推出《摆出一个春天》《牡帕密帕》等原生态歌舞,并在全市范围内成立23个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54个传承基地,以传统非遗特色文化吸引游客,助力乡村振兴。

  

  


原文链接:http://mzzj.yn.gov.cn/gzdt/dfdt/202209/t20220920_771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